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生物学实验的离心分离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箱盖(2),所述箱盖(2)的上方设置有把手(3),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分离桶(6),所述箱体(1)的内部靠近分离桶(6)的下方设置有隔板(15),所述分离桶(6)的两侧均设置有过滤网(7),所述隔板(15)的内部和分离桶(6)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滑槽(13),所述第一滑槽(1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第一滚珠(14),所述隔板(15)上方的两端靠近分离桶(6)均设置有导流板(18),所述分离桶(6)上设置有桶盖(10),所述桶盖(10)底端的内部和分离桶(6)上方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滑槽(20),所述第二滑槽(20)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滚珠(21),所述箱盖(2)的内部设置有破碎辊(12),所述破碎辊(12)的底端贯穿在分离桶(6)的内部,所述破碎辊(12)和桶盖(10)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座(22),所述箱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电机(16),所述电机(16)的输出轴贯穿隔板(15)和分离桶(6)连接,所述箱体(1)内部靠近电机(16)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学实验的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10)的两端和箱盖(2)之间设置有固定杆(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学实验的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前侧设置有观察窗(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学实验的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两侧的底端均设置有排料管(4),所述排料管(4)上均设置有阀门(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学实验的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桶(6)的两侧和箱体(1)之间设置有收集腔(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学实验的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壁设置有隔音棉(19)。
说明书: 一种用于生物学实验的离心分离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学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生物学实验的离心分离装置。背景技术[0002] 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在生物学习中,需要进行多种实验,其中离心分离是重要的实验之一。
[0003]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高中生物实验的离心沉淀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7708591U),该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使用方便,运行稳定,能够直观的观察离心沉淀过程,装卸方便,便于学生了解结构组成,满足了现在的使用要求,但是其离心分离效率较慢,影响实验速度,并且在实验过程中生物组织在高速的转动下,容易从分离桶上方桶口脱离,影响离心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物学实验的离心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6] 一种用于生物学实验的离心分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方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的上方设置有把手,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分离桶,所述箱体的内部靠近分离桶的下方设置有隔板,所述分离桶的两侧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隔板的内部和分离桶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第一滚珠,所述隔板上方的两端靠近分离桶均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分离桶上设置有桶盖,所述桶盖底端的内部和分离桶上方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滚珠,所述箱盖的内部设置有破碎辊,所述破碎辊的底端贯穿在分离桶的内部,所述破碎辊和桶盖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座,所述箱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隔板和分离桶连接,所述箱体内部靠近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桶盖的两端和箱盖之间设置有固定杆。[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前侧设置有观察窗。[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两侧的底端均设置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离桶的两侧和箱体之间设置有收集腔。[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有隔音棉。[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3] 1、通过在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分离桶,分离桶的两侧均设置有过滤网,分离桶的底端设置有隔板,隔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一滚珠,便于启动电机,分离桶在下方第一滑槽和第一滚珠的作用下带动分离桶快速的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固液分离,使得转动的速度更加顺滑,不会造成卡顿,影响实验效果,通过箱盖的下方设置有破碎辊,破碎
辊的底端贯穿在分离桶的内部,破碎辊和桶盖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座,便于电机带动分离桶不断转动时,分离桶内部不断转动的生物组织与破碎辊不断碰撞,从而可以对内部的生物组织进行粉碎,使得生物组织粉碎的更彻底,配合分离桶的离心作用,实现了粉碎离心分离一体化,更利于生物实验,加快了操作进程,提高实验速度。
[0014] 2、通过在分离桶的上方设置有桶盖,桶盖的两端和箱盖之间均设置有固定杆,桶盖底端的内部和分离桶上方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滑槽和第二滚珠,便于将生物组织导入分离桶后,拉动把手将箱盖和桶盖同时闭合,在第二滑槽和第二滚珠的作用下,分离桶在桶盖下不断转动进行离心分离作用,同时利用桶盖可以避免在快速的离心作用下,内部生物组织从上方掉落在收集腔内,影响离心效果,通过在隔板上方靠近分离桶的两端均设置有导流板,便于快速的将滤液排出,避免堆积在收集腔的内部,通过在箱体的内壁设置有隔音棉,便于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减少旋转搅拌产生的噪音,保持实验过程的安静性。
附图说明[0015] 图1为一种用于生物学实验的离心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6] 图2为一种用于生物学实验的离心分离装置的正视剖面图;[0017]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0018] 图中:1、箱体;2、箱盖;3、把手;4、排料管;5、观察窗;6、分离桶;7、过滤网;8、阀门;9、收集腔;10、桶盖;11、固定杆;12、破碎辊;13、第一滑槽;14、第一滚珠;15、隔板;16、电机;17、控制器;18、导流板;19、隔音棉;20、第二滑槽;21、第二滚珠;22、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0019]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生物学实验的离心分离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箱盖2,箱盖2的上方设置有把手3,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分离桶6,箱体1的内部靠近分离桶6的下方设置有隔板15,分离桶6的两侧均设置有过滤网7,隔板15
的内部和分离桶6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滑槽13,第一滑槽1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第一滚珠14,隔板15上方的两端靠近分离桶6均设置有导流板18,分离桶6上设置有桶盖10,桶盖10底端的内部和分离桶6上方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滑槽20,第二滑槽20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滚珠21,箱盖2的内部设置有破碎辊12,破碎辊12的底端贯穿在分离桶6的内部,破碎辊12和桶盖10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座22,箱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电机16,电机16的输出轴贯穿隔板15和分离桶6连接,箱体1内部靠近电机16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7。
[0020] 在图2中:桶盖10的两端和箱盖2之间设置有固定杆11,便于桶盖10和箱盖2连接。[0021] 在图1中:箱体1的前侧设置有观察窗5,便于观察箱体1内部离心的过程。[0022] 在图1和2中:箱体1两侧的底端均设置有排料管4,排料管4上均设置有阀门8,便于启动阀门8,将收集腔9内的滤液从排料管4导出。
[0023] 在图2中:分离桶6的两侧和箱体1之间设置有收集腔9,便于将滤液收集在收集腔9内。
[0024] 在图2中:箱体1的内壁设置有隔音棉19,便于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减少旋转搅拌产生的噪音,保持实验过程的安静性。
[002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在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分离桶6,分离桶6的两侧均设置有过滤网7,分离桶6的底端设置有隔板15,隔板1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槽13和第一滚珠14,便于启动电机16,分离桶6在下方第一滑槽13和第一滚珠14的作用下带动分离桶6快速的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固液分离,使得转动的速度更加顺滑,不会造成卡顿,影响实验效果,通过箱盖2的下方设置有破碎辊12,破碎辊12的底端贯穿在分离桶6的内部,破碎辊12和桶盖10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座22,便于电机16带动分离桶6不断转动时,分离桶6内部不断转动的生物组织与破碎辊12不断碰撞,从而可以对内部的生物组织进行粉碎,使得生物组织粉碎的更彻底,配合分离桶6的离心作用,实现了粉碎离心分离一体化,更利于生物实验,加快了操作进程,提高实验速度,通过在分离桶6的上方设置有桶盖10,桶盖10的两端和箱盖2之间均设置有固定杆11,桶盖10底端的内部和分离桶6上方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滑槽20和第二滚珠21,便于将生物组织导入分离桶6后,拉动把手将箱盖2和桶盖10同时闭合,在第二滑槽20和第二滚珠21的作用下,分离桶6在桶盖10下不断转动进行离心分离作用,同时利用桶盖10可以避免在快速的离心作用下,内部生物组织从上方掉落在收集腔9内,影响离心效果,通过在隔板15上方靠近分离桶6的两端均设置有导流板18,便于快速的将滤液排出,避免堆积在收集腔9的内部,通过在箱体1的内壁设置有隔音棉19,便于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减少旋转搅拌产生的噪音,保持实验过程的安静性。
[0026]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用于生物学实验的离心分离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