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举行“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实现新一轮找矿突破”的新闻发布会,旨在向公众介绍该省近期在矿产资源领域的新进展。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以重要矿产为重点,通过强化政策引领、拓展区块来源以及增大地质勘查投入等方式,使得该省的战略性矿产实现了大幅增储。据发布会透露,8个矿种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
具体来看,铁矿资源在此期间新增了约4亿吨,金资源新增了约140吨,锂矿新增了约70万吨,钼矿新增了约5万吨,锡矿新增了约6万吨。而晶质石墨和萤石的新增量分别为约1700万吨和800万吨。这些数据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在“十四五”期间的矿产资源开发成果十分显著。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质找矿工作,持续加大找矿投入。2023年,内蒙古地质勘查总体投入位居全国首位,社会资本投入非油气地质勘查9.85亿元,是2021年投入的近2倍。2021年至2024年,自治区财政共投入18.6亿元,聚焦铜、金、钼、稀土、铌、钽、钨、萤石等战略性矿产及银、铅、锌等内蒙古优势矿产,围绕能源资源基地、重点调查区和重点勘查区等重点区域,部署地质勘查项目352个,新发现金、铜、钼、钨、萤石、银、铅、锌等矿种在内的矿产地26处。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政策引领,在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矿产资源增储上产的同时,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传统矿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大出让力度,提高矿权市场投放数量。“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市场化出让矿业权138宗,矿业权出让收益总额超50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2024年以来,完成61宗矿业权市场化出让,总成交价近190亿元。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严格矿业权准入核查。完成内蒙古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调整工作,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强化差别化管控,将各类勘查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三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矿产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水平。全面推动煤炭边角资源市场化出让,实现资源连片开发,提升单井产能;开展镓、锗、铟、铌、钽、钒、稀土、铼、钾盐、金等战略性矿种共伴生、低品位资源再评价,包头稀土已设矿权周边资源潜力勘查,以及老矿山“就地找矿”深部或上部及周边资源勘查,提高已有矿山资源利用率。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重点推进160宗矿业权的市场化出让工作。其中,按矿业权类型统计,探矿权108宗、采矿权52宗;按矿种统计,煤炭62宗、非金属45宗、有色金属18宗、贵金属16宗、黑色金属2宗、地热矿泉水8宗、砂石土类9宗。
据悉,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149种,其中,煤炭、稀土、普通萤石、锆、铌5类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钼、晶质石墨、锡、铌钽、铟、锗6类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二,磷矿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金、锂2类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第四。矿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基本形成地质调查、勘查、采选、冶炼、加工、应用产业链条,具有将规模、市场、技术优势转化为战略优势的重要基础。
此次发布会的召开,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在“十四五”期间的矿产资源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内蒙古自治区将继续以重要矿产为重点,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努力实现矿产资源的持续增储。同时,内蒙古自治区还将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保障矿产资源的高效、安全、环保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