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两会”精神,推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1+2+8”工作矩阵落地落实,推进有色金属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改造,促进山西省有色金属(第八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企业高质量发展,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山西省有色金属企业改造提升2022年行动计划》,要求相关单位结合实际推进落实。
2021年底,山西省重点有色金属冶炼企业28户,铝冶炼企业17户、金属镁冶炼企业10户、铜冶炼企业1户。建成运城铝镁铜、吕梁铝镁两个产业集群,形成年产氧化铝2420万吨、电解铝131.6万吨、金属镁31万吨、精炼铜12.5万吨生产能力。
主要目标:
2022年,对6户企业8个项目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58亿元。入企服务30户企业,推进12户企业31个项目建设,总投资19.05亿元,推动有色金属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智能化转型:大力推进全省有色金属企业两化融合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在线监测、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模拟仿真等技术应用普及。至2022年底,全省两化融合综合水平、选冶、加工环节等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就绪率达到10%,建成1-2户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绿色化提升:对照能耗限额标准,开展节能技术改造,80%以上氧化铝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能耗限额1级标准,两户电解铝企业铝液单位产品交流电耗达到基准水平。开展极限值排放改造,氧化铝、电解铝污染物排放达到颗粒物≤1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10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100毫克/立方米。
高端化发展: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技术研发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培育有色金属加工及精深加工企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终端迈进,着力发展节能环保建筑铝材、工业铝型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轨道交通用铝镁合金型材、家用电器用箔以及高导材料等产品。
重点任务
(一)加快技术改造,提升工艺装备水平
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侯马北铜年处理铜精矿80万吨综合回收项目建设、五台云海镁业等企业竖罐还原炼镁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围绕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与建设,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生产系统建设,推动山西信发化工智能化工厂,中铝山西新材料智能打壳下料、自动化换极、精准出铝等技术应用,垣曲五龙镁业数字化无人作业平台等智能化项目建设。
(二)加大节能降耗技术应用,提高能效水平
加强节能技术改造,氧化铝企业采用成熟先进的炉窑烟气余热回收利用、余热的梯级利用技术;炉窑蓄热保温技术、溶出管道节能保温或采用新型节能套管技术、更换高耗能电机。电解铝(全国电解铝工程师论坛)企业重点推动新型稳流保温铝电解槽节能改造、电解槽结构优化与智能控制、铝电解槽能量流优化及余热回收等节能低碳技术改造。
(三)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立足我省氧化铝、电解铝、原镁、精炼铜等产业基础,围绕产业链延伸,重点推动山西北铜新材料铜板带箔和覆铜板项目、山西运威新材料铜线杆生产线项目、山西银光华盛镁业镁合金铸造件生产线和挤压型材项目、山西瑞格金属轻金属材料(镁、铝合金)及精密加工等4个项目建设。开辟氧化铝新的产业路径,推动中铝山西新材料、交口兴华科技开发开发活性氧化铝、低钠拟薄水铝石、高白氢氧化铝等产品,培植壮大精细氧化铝产业。
(四)优化用能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
推动国家电投山西铝业、中铝山西新材料等企业利用现有矿山、赤泥库、灰渣库、厂区等闲置土地资源,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鼓励中铝山西新材料、山西中铝华润、山西兆丰铝电等企业提高风、光、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比重,减少铝产品碳排放足迹。鼓励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与压延加工企业进行“直供”,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运输费用,促进双方实现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企业技术改造工作负总责,要制定工作方案,出台相关举措,引导鼓励企业根据生产实际和工艺技术,选择最优改造措施,明确具体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确保清单可操作、可核查、可统计。
(二)开展入企服务
立足“我为企业办实事”,开展“一月一入企、全年大服务”活动。成立有色入企服务组,做到“三要”—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宣贯、二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三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
(三)狠抓工作落实
认真贯彻省政府抓落实提高执行力安排部署,按照“提高站位、解放思想、系统思维、把握关键、创新机制、提高能力、压实责任、依靠群众、改进作风、严格奖惩”十大要求抓好落实,落实涉及我处“1+2+8”工作矩阵任务,形成抓落实的完整闭环,确保年度任务落地见效。
(四)加强动态管控
各市人民政府要加强有色金属(第八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进度管理,不断强化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提前完成技术改造的企业,在资源配置、发展规划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度缓慢的企业,要加强督促指导,加快项目推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