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有色技术网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贵州大力推进“富矿精开”,向新向绿发展

贵州大力推进“富矿精开”,向新向绿发展

2024-06-19 09:30:24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278        0
简介: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铝土矿、锑矿、金、铜、磷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贵州省积极推动矿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矿业,提高矿业综合利用水平。通过加强矿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矿山生产能力,贵州省努力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铝土矿、锑矿、金、铜、磷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贵州省积极推动矿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矿业,提高矿业综合利用水平。通过加强矿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矿山生产能力,贵州省努力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做足“矿”字文章

贵州省有矿,但并不谈“矿”色变,而是做足“矿”字文章。2024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27次提到“矿”,可见一斑。

据介绍,目前,贵州省累计查明矿产地3642处,初步发现各类矿产137种,矿种资源储量排在全国前三位的有20种。煤、磷、铝、金、锰、锑、重晶石等是贵州的优势矿产资源。贵州省正坚定不移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富矿精开”闯出一条发挥能矿优势、壮大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贵州的煤、电等传统产业,这几年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实现了‘老树发新芽’。”李炳军举例说,比如煤,贵州省通过规模化、智能化手段提高生产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江南煤海”更加实至名归。同时,贵州省推动产业链延伸,大力推动煤化工与磷化工的耦合发展,贵州的煤正在成为现代化工的重要原料。

数据显示,2023年,贵州省深入推进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煤矿规模化、智能化迈出实质性步伐,贵州能源集团组建运营,建成投产40处井工煤矿和渝南、鑫达露天煤矿,原煤产量达1.53亿吨、增长10.8%。

向新向绿发展

同时,贵州省抢抓机遇,加快布局发展新能源电池、新材料、智能算力、先进装备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贵州省磷化工业在稳定化肥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向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延伸,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发展,目前在全国电动汽车中,每三辆就有一辆的电池用了贵州省的“磷元素”。

贵州省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磷化工、煤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大力推进“电动贵州”建设,提高发展的“含绿量”,降低“含碳量”。

从产业“出题”到科技“答题”。贵州省坚持发挥资源优势,立足产业基础,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活力,深入实施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矿产资源选冶攻关、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支撑、数字化赋能产业等“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找准科技创新重点和攻关方向,努力向科技要产能。比如,贵州省在找矿技术上的突破,使贵州在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提高供应链产业链韧性上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国家明确贵州省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贵州省将依托华为云盘古大模型,聚焦煤矿、化工、新材料、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8个重点行业,推动工业智能化转型,为千行百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活化地质资源

旅游业是贵州省最有优势、最有底气的产业。贵州省除了有矿,还有丰富的地质资源。贵州省正依托地质资源重点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贵州省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形态类型齐全。贵州省是“公园省”,如织金洞、双河洞、马岭河大峡谷等,可去的地方有很多。贵州省还有中国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赤水丹霞。

贵州省通过做好自然资源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助力实现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

近年来,贵州省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富矿精开”,努力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贵州省不仅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还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贵州省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价格行情
期货
现货

编辑视角
技术跟踪
分析评述

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八届学术会议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