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和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磷化工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阳县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以磷为基础,通过加大投资、引进高新技术等手段,积极推动磷化工产业的发展,致力于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城市。
被誉为“中国绿色磷都”的开阳是全国三大磷矿主产区之一,县内已探明磷矿资源量19亿吨,保有资源量15.33亿吨,且磷矿含氟量达3.05%,可用氟资源预计可达4000万吨左右。丰富的磷、氟资源为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提供了强力支撑。
开阳县工信局科学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曾伟:目前,开阳县已落户安达、中伟、盛泽威、邦盛、中电建等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企业,现已形成15万吨磷酸铁锂、37万吨磷酸铁、1万吨六氟磷酸锂产能规模。
新能源产业的兴起,带来的不仅是生产生活方式的焕然一新,更是一座城市发展路径和动力的革新。依托扎实的传统优势产业基本盘,开阳县委、县政府围绕如何写好“富矿精开”这篇大文章,加快推进基础磷化工与新能源电池材料协同发展,以新能源核心主材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为引领的千亿级现代化工产业集群正在加速成型。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家成:开阳的磷资源具备一定的优势,安达从传统磷化工转型做磷酸铁锂,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经流程。从新能源汽车方面来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在往上提升,动力电池有一个持续可观的需求。
新质生产力是现代企业做大做强的保障。企业自主开发符合市场性的产品,是赢得客户的关键,是新能源材料产业企业持续向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贵州开阳安达科技能源有限公司生产二部主任 张辉:和以前的老产线对比,我们现在的设备更大型化,设备容量和产能更大、精度也更高,我们的电池性能也要好、充电要快,针对客户的具体要求去做一些突破。
龙头舞动风劲起。在开阳经开区现代化工产业园区,一批像安达这样的新能源材料企业正集聚发展,初步形成正极、电解质、电芯、配套产业共生耦合的发展格局。
开阳县工信局科学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曾伟:开阳县将围绕“一图三清单”强化产业大招商,不断健全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特别是要完善园区水电气等要素保障,全力以赴保障企业稳定生产运行。
聚焦现代化工产业发展,开阳县正加快推进安达科技三期12万吨磷酸铁、中伟二期5万吨磷酸铁锂及3万吨磷酸锰铁锂、磷化开泰二期1万吨六氟磷酸锂0.5万吨氟化锂等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强势发展。
开阳县工信局科学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曾伟:预计到2025年,随着邦盛、安达、中伟、盛泽威、磷化新能源等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项目逐步建成投产,开阳县将形成磷酸铁锂20吨、磷酸铁89万吨、碳酸锂1万吨、六氟磷酸锂2万吨产能。
随着新能源材料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围绕“电动贵州”配套持续发力,贵州省内规模最大、市内第一座化学储能电站——开阳县200MW/400MWh集中式储能电站已于2023年全面建成并网,打开了储能新起点,使得电动配套能力逐步增强。
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开阳储能电站厂长 季增华:电站从开工建设到投运只用了4个月时间,储能电站具有随时调用风电,为整个贵州电网、新型能源电网结构的构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磷”赋能,向“新”而行。开阳正紧盯“强省会”目标任务,在新能源赛道上奋力奔跑。
随着新能源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县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将形成65万吨磷酸铁锂、80万吨磷酸铁、2万吨六氟磷酸锂、0.5万吨氟化锂、3万吨碳酸锂、400Mwh储能电站、1GWH摩托车锂离子电池产能,有力支撑“工业强市”战略,带动工业经济强劲发展,走好以磷化工为主导的先进制造城市发展之路。
近年来,开阳县在能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通过发展磷化工产业和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开阳市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并为国家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未来,开阳县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磷化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全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