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技术资讯

> 韩国能源研发出新技术,或打破电池材料进口依赖

韩国能源研发出新技术,或打破电池材料进口依赖

2025-09-19 11:56:43 来源:盖世汽车
397        0
简介:韩国能源研究所(KIER)近期宣布取得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可将工业石墨副产品转化为高纯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研究由Yu-Jin Han博士和Sang-Hoon Park博士共同主导,若实现产业化,有望显著降低韩国在电池原材料领域对进口石墨的依赖。
韩国能源研究所(KIER)近期宣布取得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可将工业石墨副产品转化为高纯度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研究由Yu-Jin Han博士和Sang-Hoon Park博士共同主导,若实现产业化,有望显著降低韩国在电池原材料领域对进口石墨的依赖。

石墨是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关键组分,约占电池总重量的30%,并占据生产成本的10%。传统高纯度石墨提纯工艺依赖强酸处理与2000℃以上的高温热处理,不仅能耗高,还会产生环境污染。相比之下,韩国团队研发的新技术通过多步物理-化学协同工艺,实现了低成本、低能耗的杂质去除。这一成果已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化学工程杂志》。

为应对这些难题,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分阶段处理方案,主要包括超声清洗除杂、深度脱除金属杂质以及碳层包覆修复三个关键环节。具体而言:第一阶段采用超声振荡技术,利用密度差异实现杂质分离——较轻的悬浮物上浮,而高密度石墨颗粒下沉,有效清除表面污染物。第二阶段基于热诱导迁移原理,使石墨内部残留的金属元素向表层扩散并氧化,形成易于去除的氧化物产物。第三阶段通过热解碳沉积工艺,在石墨表面构建保护性碳层,不仅修复了材料缺陷,还显著增强了其结构完整性和电极性能。该工艺实现了在相对温和条件下(较传统方法温度更低)的杂质高效脱除,同时兼具成本优势和绿色环保特点。

测试数据显示,其制备的石墨负极性能优异:初始库仑效率达92%,放电容量为362mAh/g,与商用产品相当;经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8%,展现卓越稳定性。

据测算,传统商业石墨阳极的生产通常需要 2800 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热处理,耗费大量能源,而新技术可降低约60%的生产成本。研究团队还透露,正在开发完全摒弃酸处理和热处理的下一代工艺,进一步强化绿色制造属性。在当前全球电池产业加速脱碳的背景下,该技术或将成为破解原材料瓶颈的关键路径。

市场分析指出,随着中韩等国加强关键材料自主可控,此类创新技术或将重塑全球电池供应链格局。尤其对高度依赖进口的韩国而言,此项突破具有战略意义,有望为其电动车产业建立竞争壁垒。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报名参会

河南 - 洛阳
2025年10月15日 ~ 17日
山东 - 烟台
2025年10月24日 ~ 26日
广西 - 桂林
2025年11月07日 ~ 09日
云南 - 昆明
2025年11月14日 ~ 16日
河南 - 焦作
2025年11月21日 ~ 23日
碲产业报告2025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