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国内绿电铝市场报价区间是21,130-21,170元/吨,均价定格在21,150元/吨,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了110元/吨。市场整体表现为震荡下行的趋势,这也反映出了当前供需格局的微妙变化。新能源和地产两大关键领域的需求分化,成了影响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
供给端方面,国内电解铝产能已接近政策限制天花板,内蒙古霍林郭勒等绿电铝重点产区持续释放产能,西南地区水电供应也随季节性恢复有所提升,四季度供应预期趋于稳定。然而氧化铝市场出现区域分化,北方因产能扩张价格承压,南方则因电解铝产能增长维持紧平衡,吨铝成本差异显著扩大。海外供给仍受限,印尼面临电力短缺,欧洲能源成本高企拖累复产进度。
需求侧呈现明显结构性特点: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绿色产业对高纯度绿电铝需求保持强劲,低空经济如eVTOL电池用铝需求快速增长,亿航智能等企业已开展供应链测试。相反,建筑用铝需求持续疲软,华东铝型材企业开工率下滑,部分企业转向再生铝以控制成本。海外市场同样分化,欧盟碳关税推动绿电铝需求,东南亚基建项目则拉动高强耐蚀铝材进口。
市场交易情绪趋于谨慎。尽管新能源板块提供一定支撑,地产链需求走弱造成社会库存累积到120万吨以上,去库速度明显放缓。下游加工企业多通过长单锁定成本,中小厂商则增加再生铝使用比例。期货市场上多空双方围绕21000元/吨关键位激烈博弈,整体持仓结构显示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政策层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即将推出细则,要求到2025年底吨铝碳排放强度降低15%。西北绿电熔炼项目实践显示,其吨铝碳排较传统工艺下降22%,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正加速行业绿色转型。国际贸易方面,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政策也在间接推动国内绿电铝产能升级。
总体来看,绿电铝市场正处在政策驱动和供需再平衡的关键阶段。短期价格虽承压运行,但若四季度绿电供应出现缺口叠加政策超预期落地,价格仍有反弹的潜力。中长期来说,随着全球绿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估计到2030年绿电铝在总产量中占比有希望突破30%,其绿色溢价空间将进一步扩大,行业结构转型和价值重估将持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