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7月,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83亿千瓦,总装机达21.71亿千瓦,占比59%;发电量2.1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2%,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1.36万亿千瓦时,占比24.9%。国家能源局要求各地加快电价改革落地、做好“十五五”规划衔接、培育深远海风电光热等新业态,并引导企业锻造新型电力主体竞争力。
一、数据背后:绿色装机“半年抵一年”
2.83亿千瓦新增装机相当于2024年全年新增规模,其中光伏贡献约1.8亿千瓦、风电约0.9亿千瓦。分布式与集中式并举,三北“沙戈荒”基地、海上风电集群、整县屋顶光伏成为三大增长极。
二、发电量反超:风电光伏撑起四分之一个中国
1.36万亿千瓦时风电
光伏发电量首次逼近全国总发电量的1/4,超过同期第三产业与生活用电量之和,意味着每4度电中就有1度来自风光,保供与减碳“双轮驱动”格局成型。
三、电价改革:机制电价竞价倒计时
会议要求各地9月底前出台《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启动机制电价竞价,稳定市场预期。业内预计,竞价区间或在0.32–0.38元/千瓦时,将直接决定2026年新增项目IRR。
四、“十五五”规划:资源、电网、产业“三位一体”
国家能源局强调,各省规划要与当地资源禀赋、GDP增长、电网承载力匹配,避免“指标虚高”。海上风电、光热、分布式多能互补被写入规划重点,预计2026—2030年将新增风电光伏装机8亿千瓦以上。
五、新业态与新主体:深远海+光热+聚合商
深远海海上风电首批示范场址已划定山东半岛、长三角、粤东三大片区,单项目规模≥1 GW;光热发电第三批示范项目启动,配置6小时以上储热;虚拟电厂、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将获得独立市场主体地位,预计2030年规模超5000万千瓦。
从2.83亿千瓦新增装机到逼近1/4的发电占比,中国可再生能源已跨过“量变”临界点,进入“质变+体制”攻坚期。电价市场化改革、“十五五”规划、新业态培育三大任务同步推进,既为企业打开盈利空间,也为“双碳”目标提供更坚实的绿色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