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汽摩配、水暖阀门等产业集群密集,用电峰谷差大。2024年起,当地把“五化一提升”老旧工业园区改造与能源数字化转型结合,率先在全省实现已并网储能项目全部接入“浙江省电化学储能管理平台”。通过实时数据上送,政府可在线监测110家企业的储能充放电曲线,精准指导谷段充电、峰段放电,平均每家企业年节省电费15万元以上。
屋顶光伏成为“零碳底座”。全市工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469.4 MW,年发电量4.7亿千瓦时,占全市工业用电量的18%。玉环商展中心“屋顶光伏+车棚光伏+储能+充电桩”示范项目入选《浙江省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典型案例集》,实现了光伏自发自用率90%以上,剩余电量通过微电网就地消纳,减少向上级电网倒送。
微电网让“源网荷储”真正闭环。工业园区内部署的智能运维平台,可将光伏、储能、充电桩以及应急柴油机统一调度,在电网检修或极端天气下离网运行4—6小时。2025年,玉环计划新增储能容量13 MWh以上,重点布局2小时系统,预计削峰填谷年收益突破2000万元,同时减少配网扩容投资1.5亿元。
充电网络同步加密。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公共充电桩953个、私人桩13428个;2025年1—5月又新增公共桩188个、私人桩2126个。根据《玉环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5年底公共充电桩总量将达1250个,其中55%布点乡村,实现“一键找桩”全覆盖。
政策与考核双轮驱动。玉环将碳减排指标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并依托“节能降碳e本账”省级平台,动态跟踪26家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数据;华能智慧电厂三期、四期建成后,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工业园区“光储微”一体化模式,已被列为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典型案例,计划在全省复制推广。
从屋顶光伏到用户侧储能,再到微电网智能调度,玉环用一套“县域级零碳模板”把新能源、负荷、电网三者串成闭环。随着13 MWh储能、300个充电桩落地,这座滨海小城正成为全国“双碳”县域示范的新标杆——既让产业降本增效,也让绿色电力真正“可见、可用、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