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
0 在贵阳举办的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多方协作推动ESG创新实践与绿色发展"主题会议上,一场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深度对话拉开帷幕。来自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的政策制定者,中铝集团、中国华能等央企代表,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专家共200余位嘉宾,围绕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理念落地展开实务研讨。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成果,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正式发布《2025企业绿色转型与ESG实践案例集》,云铝股份申报的《向"绿"而生 逐"绿"前行》案例从全国387份参评材料中脱颖而出,成为铝行业唯一入选案例。
这家扎根云南四十余载的铝业巨头,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绿色发展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之路。在环境维度,企业投资23亿元实施电解铝烟气深度治理、赤泥资源化利用等12项重大环保工程,使单位产品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8.6%。社会贡献方面,通过"铝产业+新能源"耦合发展模式,在云南文山、昭通等地建成3个光伏发电基地,年提供清洁电力42亿千瓦时,带动地方就业1.2万人。公司治理层面,创新建立ESG"双螺旋"管理模型,将可持续发展指标纳入全员绩效考核,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碳足迹追踪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云铝股份的转型实践与中铝集团"碳达峰十大行动"深度协同。作为集团绿色铝单元的核心载体,企业自主研发的"惰性阳极电解技术"使每吨铝生产碳排放降低至1.8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首创的"铝液直供-合金化-零部件制造"短流程工艺,较传统模式减少物流环节碳排放65%。这些技术突破不仅体现在案例文本中,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竞争力——近三年企业绿色产品销售额年均增长27%,海外高端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8%。
论坛发布的案例研究报告指出,云铝股份的转型路径具有三大示范价值:其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动态平衡;其二,构建起从原料采购到终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机制;其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政企社"协同治理模式。正如中华环保联合会ESG专委会主任在案例点评中所言:"这份案例为传统重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其核心在于将ESG从理念转化为可量化、可考核的管理实践。"
在案例展示环节,云铝股份展出的再生铝闭环回收系统模型引发参会者浓厚兴趣。该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废铝全流程溯源,配合智能分拣设备和高效熔炼工艺,使再生铝生产能耗仅为原铝的5%。这项获得国家专利的技术,目前已在东南亚市场形成年处理10万吨废铝的能力,成为企业践行"一带一路"绿色投资的重要载体。
此次案例入选,标志着云铝股份在ESG领域的探索获得权威认可。据组委会介绍,入选案例将纳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绿色工业创新案例库,并在年内举行的中欧ESG圆桌会议上进行国际交流。随着ESG理念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提升,这家铝业领军企业正以创新实践重新定义行业发展的绿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