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有色技术网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碳中和经济学 | 中国90%的碳排放来自能源领域,发展绿色能源刻不容缓

碳中和经济学 | 中国90%的碳排放来自能源领域,发展绿色能源刻不容缓

2021-11-26 11:54:28 来源:液化天然气产业协会
2139        0
简介:自从去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3060目标被明确地提出,且被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后,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现碳中和,不仅是中国的声音,也是全人类的共识。近90%的碳排放来自能源领域发展绿色能源刻不容缓当前我国仍保持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为辅的能源供应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
自从去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3060目标被明确地提出,且被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后,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现碳中和,不仅是中国的声音,也是全人类的共识。近90%的碳排放来自能源领域发展绿色能源刻不容缓当前我国仍保持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为辅的能源供应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9年排放差距告》,中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2018年碳排放量占到全球的1/4以上,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下达正是我国自主给出的国际承诺,也为我国融入国际社会实现双循环提供了支持。因此,能源行业加快“低碳、零碳”步伐,是我国完成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经济增长保持韧性能源总需求或将继续上行。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我国当前人均GDP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1/6~1/3,我们认为,未来经济增长空间仍然可观。中金宏观组预计,GDP增速到2030年、2040年、2050年和2060年将分别达到4.2%、3.0%、2.5%和2.0%。从人均角度来看,2019年我国人均GDP达10276美元(见图6.1),较2010年的4628美元实现翻倍以上增长,达成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以及人均GDP达10000美元的目标。面向未来,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205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方针下,我们预计人均GDP有望在2060年达到46559美元,达到当前日本、德国的水平。目前单位GDP能耗仍在较高水平,未来有望受益于结构变化、节能等措施而走低。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202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0.328千克标准煤/美元(见图6.2),仍高于发达国家的0.116~0.264千克标准煤/美元。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各行业加速单位能耗控制,预计我国单位GDP能耗有望在2060年下降至0.123千克标准煤/美元,较当前大幅回落约63%,低于美国和日本的能耗水平。
图6.1 人均GDP(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及地区),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各国及地区政府网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6.2 单位GDP能耗(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及地区),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国家统计局,各国及地区政府网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即使考虑单位能耗走弱,预计经济增长仍将带动能源消费总量在2060年达到67.3亿吨标准煤,较当前上行38%(见图6.3)。我们预测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将在2025年、2035年、2060年分别达到57.6亿吨、63.6亿吨、67.3亿吨标准煤,总体保持连年同比增长。但随着单位GDP能耗较低的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扩大,能源消费增速将呈现放缓走势,其中2021—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3%,随后在2025—2035年增速放缓至1.0%,再到2035—2060年放缓至0.2%。

图6.3 能源消费总量预测,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当前能源结构下,减排压力重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不可少。作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我国减排任务重、困难多。碳中和意味着我国能源体系必须向更清洁、更安全转型,同时要实现更经济的能源结构。综上来看,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碳排放量的下降的约束,将使我国完成碳中和目标更具挑战性,在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指引的同时也将加速中国的能源转型,使我国经济最终受益。碳中和目标是在美丽中国概念下实现能源革命战略目标思想的更进一步,将使中国在2060年获得不仅更清洁,而且更经济和更安全的能源结构。中国能源结构情况见图6.4。


图6.4中国能源结构(2019—2060E)资料来源:BP Energy,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为四舍五入,因此个别合计数有误差。


为实现能源碳中和,我们认为中国需要在能源供给端推动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能成为能源主体,加快提升电气化率,在非电能源领域加速推动氢能、碳捕捉等新技术的应用。根据各行业组对于未来用能形式的推演,预计到2060年70%的能源将由清洁电力供应,约8%将由绿氢支撑,剩余约22%的能源消费将通过碳捕捉的方式实现碳中和。而实现这一变化,需要能源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共同努力。其中供给端将主要依靠电力的清洁化以及非电的清洁化,需求侧则需要推动电力、氢能等新用能形式的落地。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价格行情
期货
现货

编辑视角
技术跟踪
分析评述

第二届中国微细粒矿物选矿技术大会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