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高校的顶刊发文数迎来开门红!2023年1月,中国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在Cell、Nature和Science正刊(以下简称CNS)共刊出原创论文24篇,高出去年同期8篇,其中Nature论文11篇、Science论文10篇、Cell论文3篇。
(注:仅统计Cell、Nature中类型为Article的论文,Science中类型为Research Article和Report的论文,统计数据来自Cell、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网,仅包含已经刊出的论文;部分已经接收或在线发表,即“First Release”,但尚未刊出的论文,会在后续统计中计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内。)
22所“双一流”,实力领衔!
2023年1月,中国内地共有24所高校在CNS上发文。这24所高校中,除了有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居2022年度CNS发文数榜单的高校外,还有成都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新面孔的加入;此外,除了22所“双一流”高校实力领衔外,还有首都医科大学和蚌埠医学院2所非“双一流”高校的惊喜加入。
在本月的发文高校中,中国科学院大学以6篇的数量领跑全国高校,且拿下开年第一个“CNS大满贯”!老牌名校浙江大学紧随其后,发文4篇;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4所高校均收获2篇CNS论文;其余18所高校均收获1篇CNS论文。
零的突破!2校诞生首篇Science
东北大学
1月13日,Science刊出了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袁国教授、李琳琳教授研究团队在超高强钢铁材料增塑机制及组织创新设计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不仅对于钢铁材料,也为其他超高强塑性金属材料的开发制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东北大学作为第一单位的首篇Science。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轧制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向钢铁材料发展进程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结合钢铁流程工业特点,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全流程一体化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强化产学研用融通和协同创新,坚持把论文写在钢铁生产线上,推动我国钢铁领域实现“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四位一体创新突破;相继承担行业及企业重大科研项目400余项,总经费约33亿元,解决了大量行业和企业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和前沿技术问题;其研究成果相继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12项,为我国钢铁行业的创新发展与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成都理工大学
1月27日,Science发表了美国华盛顿卡耐基研究所聂喜柯和成都理工大学地科院行星科学研究中心王达的合作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陨石继承了超新星中钾-40的核合成异常,并收录在本期的热点研究 (Highlight),这是成都理工大学的首篇Science研究成果。
该研究对32个不同的陨石进行了高精度的三钾(K-39,K-40,K-41)同位素测试,发现形成于太阳系外围区域的碳质球粒陨石含有与超新星爆发产物一致的钾-40核合成异常;而在内太阳系形成的非碳质陨石具有与地球相似的钾-40同位素比值。这个新发现说明地球的中等挥发元素主要来自于太阳星云较内部的区域,并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观点:挥发分可能以某种载体在太阳的非低温区中幸存下来。这意味着含有大量挥发分的行星在其他恒星系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说,在浩瀚宇宙中可能有很多像地球一样的蔚蓝宜居星球。
2所非“双一流”,重磅发刊
首都医科大学:成果荣登央视
1月19日,Cell刊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刘光慧团队及其他研究团队的合作论文,首次发现了年轻的ERV亚家族在细胞衰老过程中被再度唤醒,提出了古病毒复活介导衰老程序化及传染性的理论,并且创新性地发展出阻断ERV古病毒复活及扩散以实现延缓衰老的多维干预策略,其成果登上央视一套报道播出。
该研究提示病毒密码在远古时代便已融入人类的衰老及寿命调控程序,解码基因组中的古病毒元素将有助于深刻理解人类衰老的机制、健康长寿的规律以及多种老年疾病的诱因。ERV 古病毒的复活或许为认识衰老的“潘多拉魔盒”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魔盒”的开启为理解衰老规律开辟了新的科学疆域,更为防治老年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蚌埠医学院:同一团队再发Science
1月20日,蚌埠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陈飞剑课题组联合吉林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北京大学、马德里材料研究所等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在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在超大孔分子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是公共基础学院陈飞剑课题组继2021年12月发表学校首篇Science论文以来,再次在Science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改变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国家决定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及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援建创立蚌埠医学院。
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77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38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获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244项,发表SCI、SSCI检索收录论文2741篇,其中在《Science》发表研究型论文2篇。作为省属、地方医学院校,蚌埠医学院以盛产“院士校友”出名。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学校87届校友范先群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除了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范先群,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陈孝平、王福生等院士为代表的医学科学领军人物,也有以“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刘晓林为代表的一大批扎根基层、救死扶伤、深受群众信赖的临床业务骨干和医药卫生管理干部,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附:1月发文明细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源自“高绩”,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我们将及时给予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