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
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应用比重;完善废弃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提升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余热回收水平,推动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
绿色能源建设:
“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左右,西南地区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基本建立。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节能降碳:
以“两高”项目集聚度高的园区为重点,打造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推动电力、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效标准;
城乡建设碳达峰:
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绿色低碳交通:
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
循环经济:
大宗固废方面,到2025年,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达45亿吨左右;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到2030年达到5.1亿吨,产业园区循环方面,到2030年,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严格监督考核:
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实行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双碳”综合评价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