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0日,国网安徽电力有限公司累计完成19台电网移动式储能设备的投放,有效解决了农村台区季节性低电压问题。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农村电网的供电质量,也为新型储能设备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农村台区低电压问题的挑战
农村台区的用电特点为“全年低电量、短时高需求”,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这种“短时高需求”尤为明显,导致电网末端阶段性低电压问题频发。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用电,也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挑战。
创新应用移动式储能设备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网安徽电力自今年1月起积极开展省域新型电力系统探索建设,创新开展移动式储能设备试点应用。公司制订了《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技术方案》,明确了系统架构、技术标准以及试点建设方案。
每台移动式储能设备容量为30千瓦/60千瓦时,净重约800千克,接在配网低压线路上。设备具备智能监测功能,当监测到实时电压高于230伏时,会缓慢蓄电;当监测到实时电压低于210伏时,会立即放电。此外,设备还可以做到分相单独充放电,平衡台区三相负荷,进一步提升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春节期间的应用成果
春节期间,国网安徽电力应用移动式储能设备累计完成充电236次,平均充电时间2.57小时,放电补偿334次,平均放电时间1.84小时,平均充放电利用效率达到94.88%。这些数据表明,移动式储能设备在解决农村台区低电压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用电体验。
国网安徽电力将继续加强移动式储能设备的在线监测和运行维护,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推动新型储能设备在民生保供和能源转型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农村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新型储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索,国网安徽电力有望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取得更多突破,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