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关总署最新数据发布,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3月份氧化铝出口量达到30万吨,同比激增105.9%,创下历史新高。1-3月累计出口70万吨,同比增长66.4%。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在全球氧化铝供应链中的地位正在加速转变。与此同时,铝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也在持续增长,3月进口1647万吨,同比增加39.1%,一季度累计进口4707万吨,增幅接近30%。这反映出国内冶炼产能的扩张以及原材料保供能力的提升。
与原料进口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未锻轧铝及铝材进口量持续收缩。3月进口量同比下降10.6%,降至34万吨,一季度累计降幅达到14%。这一趋势与国内再生铝产能的释放以及高端铝材自给率的提升密切相关。钢材进口也同步走弱,3月进口量为50万吨,同比减少18.9%,一季度累计进口155万吨,降幅为11.3%。这反映出国内钢铁行业产能优化以及终端需求结构的调整。
稀土产业链出口表现十分亮眼。3月稀土及其制品出口量达到11671吨,同比增长18.2%,一季度累计出口31694吨,增幅为9.8%。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等战略新兴产业的需求拉动,以及中国在稀土深加工领域的技术突破。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稀土产业链的出口增长,显示出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竞争力。
分析人士指出,氧化铝出口激增背后是国际供需错配与国内产能释放的双重驱动。2025年,海外氧化铝产能受到地缘政治、能源成本等因素的制约,而中国通过工艺革新和低碳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成本优势与环保标准的双提升。铝矿砂进口的高增长则体现了供应链多元化布局的成果。几内亚、澳大利亚等主要来源国产能稳步扩张,再加上东南亚新兴矿源的开发,有效对冲了印尼出口禁令的影响。
贸易摩擦对产业链的影响呈现出分化态势。尽管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政策仍在持续,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市场拓展和产品结构升级,维持了出口的韧性。以氧化铝为例,海外价格高位运行以及国内集港效率的提升,推动了出口利润窗口的扩大。与此同时,国内铝加工企业也在加速向航空板材、动力电池箔等高端领域转型,减少了对初级产品进口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