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公布的最新勘探数据显示,该省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取得多项重要成果。通过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河北省在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在基础地质调查方面,河北省已完成山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2.5万高精度航磁测量全覆盖,重要成矿远景区的1∶5万地球化学测量也实现全面覆盖。这些基础工作的完成为后续矿产勘探奠定了坚实基础。
勘探成果显示,冀东地区成为本轮找矿行动的最大亮点。滦南县长凝铁矿新增铁矿石资源量3.18亿吨,青龙山—庆庄子铁矿区新增1.53亿吨,两个矿区合计新增资源量达4.71亿吨。在张北县,勘探人员发现了储量达453.04万吨的大型晶质石墨矿床,这一发现对保障我国
新能源产业原材料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承德大庙地区的技术突破。科研人员通过对
钒钛磁铁矿伴生
钴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成功盘活隆化县大乌苏南沟铁矿区的钴矿资源,新增钴资源量2.69万吨。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更完成了全国钴矿增储任务的一半,为缓解我国钴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局面提供了新途径。
在推进机制创新方面,河北省采取多项举措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找矿领域,鼓励矿业企业加大勘查投入,有效拓宽了勘查资金来源。同时,该省积极搭建地质找矿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在勘查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面向未来,河北省已制定明确的找矿战略。一方面将巩固铁矿资源基地建设成果,另一方面着力培育金矿等有色、
贵金属资源基地。勘探工作将重点向两个方向延伸:在重点勘查区开展潜力评价,力争实现新区找矿突破;在重要矿山深边部实施勘探,挖掘老矿区资源潜力。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攻关紧缺战略性矿产的勘探技术难题。通过开展常态化成矿远景区划研究,优化区块管理机制,加快地质成果转化应用。特别是在深部找矿技术方面,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为向地球深部要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业内专家指出,河北省的勘探成果不仅提升了区域资源保障能力,其技术创新和经验做法对全国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都具有借鉴意义。在当前全球矿产资源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类基础性、战略性的勘探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勘探工作的持续推进,河北省有望在多个矿种勘探领域取得更大突破。这些成果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同时也将为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勘探技术的不断创新,也将推动我国地质工作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