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取得重大突破,利用稀土元素钪改造光催化分解水的催化材料,成功制备出新型金红石相二氧化钛。在模拟太阳光下,其产氢效率比已报道的二氧化钛高出15倍,创下新纪录。若将这种材料制成100平方米的光催化板,一天光照产生的氢气,能让氢能汽车行驶68公里。相关成果于4月8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在二氧化钛中混入5%的钪,制备出由两种晶面组成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钛。这两个晶面就像“电荷高速公路”,一个晶面收集电子,另一个接收空穴。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表示,与传统二氧化钛相比,这种材料的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提升了200余倍。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在深刻调整,绿色转型进入新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氢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转换灵活的能源品种,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推进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选择。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和消费国,将氢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能源重点培育。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位,以及建立氢能供应体系、开展应用推广等目标。2025年1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了氢能的能源主体地位,主管部门先后出台多条具体措施支持氢能高质量发展,推动氢能产业化加速。
在2025国际氢能大会暨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上,一系列绿色、高效、前沿的氢能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解决方案亮相。全球首款“可换氢”重卡实现5分钟快速换氢,单次运营里程达500公里;一体化智能加氢机器人可长时间自主加氢,降低成本;氢动力无人机具备超长续航、耐受低温等优点;海水制氢装备为氢能产业发展开辟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