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首条“水铁公”氢能多式联运干线正式投入运营,首批15辆搭载国鸿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重卡启程,连接珞璜港与理文纸业。这可是首次实现氢能车辆在“铁路 - 港口 - 公路”联运体系的规模化应用,长江上游地区“零碳运输走廊”建设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这批重卡搭载国鸿氢能自主研发的鸿途燃料电池系统,效率输出、可靠性与经济性都很不错,还配备了物联网实时监测系统,已经顺利完成了174公里的物流验证测试。和传统柴油车相比,单辆氢能重卡每百公里能减排二氧化碳约106公斤,15辆车每月减排量能达到166吨以上,对传统物流低碳化转型助力很大。
珞璜港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物流枢纽,位置优越,它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年吞吐量高达2000万吨,在这次创新实践中是关键角色。通过“铁路集货 + 氢卡转运”的方式,构建起“铁路 - 港口 - 公路”无缝衔接的低碳闭环,铁路负责高效集散大宗原料,氢能重卡精准对接港口和工厂,形成了低碳运输体系。
这次氢能多式联运体系的成功实践意义重大。一方面,它强化了珞璜港作为长江经济带低碳物流枢纽的功能;另一方面,探索出了“氢能 + 物联网 + 多式联运”的融合发展新路径,为后续的物流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这种创新物流模式的推广应用,长江经济带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将得到新的活力注入。这不仅是物流运输方式的变革,更是对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未来有望在更多地区得到应用,助力实现更广泛的低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