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第三届中国储能大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这份数据报告为储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显示出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市场应用正在逐步提升。
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配储整体运行平均利用率指数达到32%,较2023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这一显著提升表明,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步成熟,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正在不断提高。此外,电网侧储能的年均等效充放电次数达到248次,平均利用率指数为52%,较2023年提升了14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储能电站在电网侧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为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4年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总充电电量为8991GWh,总放电电量为7980GWh,平均转换效率为88.75%。电网侧储能的平均综合效率达到81.71%。这些数据表明,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率正在稳步提升,储能技术的成熟度和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
截至2024年底,已投运电站装机占比前五位的电池厂商包括
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
锂能、海辰储能、瑞浦兰钧,总装机能量为33.89GWh,占比69.59%。这些厂商在储能电池领域的市场份额较大,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此外,BMS、PCS、EMS等关键设备的市场格局也逐渐形成,前五位厂商的市场份额均超过50%。
2024年,电化学储能电站非计划停运1779次,单次平均非计划停运时长为29.48小时。电站关键设备、系统以及集成安装质量问题是非计划停运的主要原因,占比达75%以上。新投运电站的运行稳定性相对较差,2024年投运2年以内的电站平均非停次数为2.81次,比投运2年以上的电站高出40%。
独立储能中,年均等效充放电次数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为浙江、江苏、广东、安徽、重庆;平均利用率指数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甘肃、江苏、宁夏。新能源配储中,年均等效充放电次数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为江西、新疆、安徽、青海、西藏;平均利用率指数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为青海、江西、西藏、甘肃、新疆。
截至2024年底,共有49座工商业配储电站运行满1年。装机在0.5MW~5MW之间的电站35座,标杆电站7座,标杆得分为123分,运行系数标杆值为0.62,等效充放电次数标杆值为499次,转换效率标杆值为87%。装机在5MW~100MW之间的电站14座,标杆电站2座,标杆得分为110分,运行系数标杆值为0.76,等效充放电次数标杆值为565次,转换效率标杆值为92%。
2024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运行数据显示,新能源配储和电网侧储能的利用率显著提升,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市场应用正在逐步成熟。市场竞争格局逐渐形成,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厂商在储能电池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电站的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新投运电站的运行稳定性。独立储能和新能源配储在不同省份的表现存在差异,工商业配储电站在运行效率和转换效率方面表现出色。这些数据为储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