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华钠芯能首批“华阳造”钠电储能直流舱成功下线

华钠芯能首批“华阳造”钠电储能直流舱成功下线

2025-03-28 16:59:46 来源:华阳集团
112        0
简介:2025年3月25日,华钠芯能首批8台“华阳造”钠电储能直流舱成功下线并具备交付条件。该直流舱由集成Pack电池、消防系统、温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构成,单舱容量2.13兆瓦时,是钠电煤矿应急电源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和工艺提升,获得9项软件著作权,掌握自主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预计今年上半年每月可生产8台舱,下半年提升至15台,初步建成年产1吉瓦时直流电池舱的储能集成车间。

2025年3月25日,华钠芯能公司欣然宣布,其首批8台“华阳造”钠电储能直流舱已顺利下线,并完全符合交付标准。此成就标志着华钠芯能在钠电储能领域取得了关键性进展,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产品特性与技术革新概述


(一)产品构成与卓越性能


“华阳造”钠电储能直流舱集Pack电池、消防系统、温控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于一体,单舱容量高达2.13兆瓦时。作为钠电煤矿应急电源系统的核心组件,储能直流舱的整体价值约占应急电源系统的70%。其卓越的性能与高度的安全性,为煤矿应急电源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


过去一年中,华钠芯能致力于钠电煤矿应急电源核心系统的研发,并成功建设了储能集成车间。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与工艺优化,公司荣获了9项关于钠电煤矿应急电源系统的软件著作权,掌握了直流舱的自主生产技术,提升了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能力,并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公司在产品质量、交货期及设备调试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亦得到显著提升。


生产与市场拓展规划


(三)生产能力提升与生产计划


目前,华钠芯能已具备自主生产直流舱的能力。储能小组负责人穆晶昕表示,基于现有生产能力,预计今年上半年每月可生产8台舱,下半年将逐步增产至每月15台。届时,公司将初步建成年产1吉瓦时直流电池舱的储能集成车间,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增强市场供应能力。


(四)市场拓展策略与未来蓝图


展望未来,华钠芯能将积极拓展钠电煤矿应急电源市场,加速产品商业化进程。穆晶昕指出,公司将在巩固直流舱生产制造能力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升压变流一体舱的设计与生产,并推动能量管理系统的升级,以提升应急电源产品的整体性能。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华钠芯能将不断强化钠电煤矿应急电源的市场竞争力,为煤矿安全及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钠电储能技术深度剖析与未来展望


(一)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钠电储能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且安全的储能解决方案,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华钠芯能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工艺提升,成功掌握了直流舱的自主生产技术,并提升了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一成就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钠电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市场拓展与广泛应用前景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储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钠电储能技术以其高效、安全及长寿命等优势,逐渐成为储能领域的优选方案。华钠芯能的钠电煤矿应急电源系统不仅为煤矿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其他高能耗、高风险行业提供了可靠的储能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市场的持续拓展,钠电储能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支持与行业发展趋势


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引领下,储能技术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华钠芯能钠电储能直流舱的成功下线,不仅是公司技术创新的硕果,也是行业发展的生动写照。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与市场的不断拓展,钠电储能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综上所述,华钠芯能首批8台“华阳造”钠电储能直流舱的成功下线,标志着公司在钠电储能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华钠芯能将不断提升钠电煤矿应急电源的市场竞争力,为煤矿安全及能源转型提供坚实支撑。展望未来,钠电储能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绽放光彩,推动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伟大进程。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