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中国汽研完成国内首次35MPa车载氢系统碰撞试验

中国汽研完成国内首次35MPa车载氢系统碰撞试验

2025-03-27 13:59:35 来源:中国汽研
120        0
简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和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施国内首次35MPa车载氢系统碰撞试验。试验采用2×260L(35MPa)燃料电池轻卡用车载氢系统,模拟实际道路碰撞场景,从结构碰撞安全性、碰撞泄漏检测等维度分析氢系统安全性能,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设计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此次试验是中国汽研三年三个“国内首次”技术攻坚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氢能安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筑牢安全防线。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研)联合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和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施了国内首次35MPa车载氢系统碰撞试验。这一试验的顺利完成,不仅标志着中国汽研在氢能安全领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也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设计和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引领行业迈向更高安全等级与技术制高点。


一、试验背景与意义


(一)氢能安全领域的关键突破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被认为是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然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此次35MPa车载氢系统碰撞试验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汽研在氢能安全领域的研究迈上了新台阶,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试验的创新性与挑战


此次试验采用2×260L(35MPa)燃料电池轻卡用车载氢系统作为试验对象,将其加压至公称工作压力后,装载至氢燃料电池轻卡实车工装上,并以1.4吨移动壁障50公里/小时的冲击速度从侧面精准撞击车载氢系统关键部位。试验从结构碰撞安全性、碰撞泄漏检测等维度,分析了道路事故下车载氢系统瓶体、支撑结构的关键损伤特征与氢系统的完整性,为其安全设计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二、试验过程与技术攻坚


(一)试验设计与实施


试验团队精心设计了试验方案,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试验采用的车载氢系统在加压至公称工作压力后,装载至氢燃料电池轻卡实车工装上,模拟实际道路行驶中的碰撞场景。1.4吨移动壁障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侧面精准撞击车载氢系统的关键部位,全面测试氢系统在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能。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车载氢系统在碰撞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结构碰撞安全性和氢气泄漏控制能力。通过详细的结构碰撞安全性分析和碰撞泄漏检测,试验团队得出了道路事故下车载氢系统瓶体、支撑结构的关键损伤特征与氢系统的完整性数据。这些数据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中国汽研的氢能安全研究历程


(一)三年三个“国内首次”


中国汽研通过三年的技术攻坚,完成了三个“国内首次”的氢能安全试验,系统化突破了氢能安全领域极端工况的安全验证瓶颈。从35MPa车载氢系统满氢火烧试验,到70MPa氢燃料电池整车满氢火烧试验,再到此次35MPa车载氢系统碰撞试验,中国汽研在氢能安全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从研发验证到商业化应用筑牢了安全防线。


(二)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中国汽研在氢能安全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设计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还引领了行业的技术发展。通过这些试验,中国汽研积累了丰富的氢能安全验证经验,为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未来展望与合作


(一)深化战略合作


此次试验是中国汽研与潍柴动力深化战略合作的标志性成果,开启了氢能安全验证的新篇章。下一步,双方将聚焦氢燃料电池汽车多场景商业化需求,开展不同车型氢系统(轻卡、重卡、公交)在不同压力、不同碰撞速度及不同事故工况(侧碰、侧翻、意外冲击)下的耦合安全验证。


(二)探索合作机会


双方还将同步探索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的合作机会,为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合作,中国汽研和潍柴动力将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助力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汽研完成国内首次35MPa车载氢系统碰撞试验,标志着我国在氢能安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三年三个“国内首次”的技术攻坚,中国汽研系统化突破了氢能安全验证瓶颈,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设计和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引领行业迈向更高安全等级与技术制高点。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