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全球铜价飙升重塑新能源产业链格局:中国企业应对策略解析

全球铜价飙升重塑新能源产业链格局:中国企业应对策略解析

2025-03-22 20:18:26 来源:海融网
131        0
简介:中国企业需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一方面,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与矿业公司签订长期供应协议,确保原料稳定供应;另一方面,推动技术创新与降本增效,减少单位产品用铜量,并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近期,全球价呈现出震荡上扬的趋势,对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产生了深远影响。3月21日,沪铜主力价格暴涨1020元/吨,达到历史新高81670元/吨。与此同时,美国Comex铜期货价格也接近历史高位,LME伦铜溢价超过每吨1200美元,溢价率高达12%。这一系列变化预示着全球铜贸易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随着铜、关键金属的市场需求激增,“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或将重塑全球经济版图。高盛预测,若勘探与循环技术创新未能加速推进,铜价或将突破2万美元/吨大关。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铜消费大国,可能面临市场供应短缺的风险,这主要源于潜在的关税政策等因素导致的价格扭曲。

绿色能源转型的加速进一步加剧了铜的供需不平衡。据分析,每吉瓦的太阳能或风能装机容量需要近5.5吨铜,是化石燃料基础设施所需铜量的三倍。此外,新能源汽车、AI算力中心及特高压电网建设等领域对铜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电池用铜箔在电池成本中占比较大,且随着铜箔需求的上升,其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那么,铜价大涨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全球经济复苏与需求增长、供应端受限与资源稀缺性、货币政策与金融属性以及库存与贸易因素共同推动了铜价的上涨。在开采端,原生铜资源匮乏导致中国高度依赖进口;在回收端,尽管中国已建立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但技术深度仍有待提升。

面对铜价飙升带来的成本压力,中国企业需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一方面,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与矿业公司签订长期供应协议,确保原料稳定供应;另一方面,推动技术创新与降本增效,减少单位产品用铜量,并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此外,布局回收产业、参与政策协同与国际合作也是中国企业应对铜价波动的重要途径。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