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在下一代电池材料(中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第五届学术会议)中,锂离子的不规则运动可能降低电池容量,并影响性能。据外媒报道,在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研究人员的领导下,该团队在富有前景的新型电池材料中实时跟踪了锂离子的运动状况。
以往有观点认为,在电池材料中,单个活性粒子中的锂离子存储机制是均匀的。然而,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充放电循环中锂的存储并不均匀。当电池的放电循环快要结束时,活性粒子的表面达到锂饱和,其核心则缺乏锂。这会导致可重复使用的锂减少,以及电池容量下降。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然而,出于对更长续航里程和更快充电时间的需求,需要改进目前的电池材料,以及找到新的材料。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改善现有电池材料,并加速开发下一代电池。
目前,作为领先的正极材料,层状富镍锂氧化物广泛应用于高端电动汽车。然而,其运行机制,尤其是在实际操作环境中的锂离子传输,以及这与其电化学性能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明了。因此,这些材料还无法充分发挥其性能潜力。
在电池运行过程中,通过显微镜跟踪光与活性粒子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富镍锰钴氧化物(NMC)中的锂存储存在明显差异。剑桥大学化学系的研究人员Alice Merryweather表示:“这是首次在单个粒子直接观察到不均匀的锂存储。这类实时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在电池循环期间获得新发现。”
研究人员结合实验观察与计算机建模发现,这种不均匀性来源于充放电循环期间NMC中的锂扩散速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地说,锂离子在完全锂化的NMC颗粒中扩散缓慢。然而,一旦从这些颗粒中提取一些锂离子,扩散速度就会明显加快。剑桥大学工程学系的Shrinidhi Pandurangi博士表示:“通过这种模型,可以了解在充电早期阶段锂离子在NMC中的扩散变化范围。该模型可准确地预测锂分布,并获得在实验中观察到的非均匀性的程度。这些预测结果非常关键,有助于了解其他电池的退化机制,比如粒子断裂。”
在第一次充放电循环后,富镍正极材料(中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第五届学术会议)通常会损失约10%的容量。在放电结束时观测到的非均匀性锂,提供了其中的原因之一。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之一、上海科技大学(ShanghaiTech University)的徐超博士在剑桥大学期间完成了这项研究。他表示:“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判断电池是否应该退役的一个行业标准是,电池容量下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