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市场的蓬勃兴起,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迈入了一个迅猛增长的“黄金时代”。然而,行业内部的起伏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亦为企业带来了新的考验。近期,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裕能”)发布了其2024年度财务报告,业绩显著下滑,这一现象引起了市场各界的广泛关注。
湖南裕能2024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该年度营业收入达到226亿元,但较上一年度下降了45.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94亿元,同比下降62.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7亿元,同样录得62.4%的降幅。对此,公司方面指出,报告期内,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总体呈现震荡下行态势,直接导致公司磷酸盐正极材料的销售价格随之走低,进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影响。
湖南裕能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22年2月,公司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募集资金净额达到42.88亿元。上市一年有余后,公司于2023年8月提出了大规模的融资计划,拟募集资金65亿元,主要用于扩大磷酸锰铁锂等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产能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2024年12月19日,湖南裕能对定向增发预案进行了调整,拟募集金额从65亿元缩减至48亿元。公司决定取消“年产2万吨碳酸锂和8万吨磷酸铁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并将补充流动资金的规模从19亿元减少至9亿元。尽管如此,公司对“核心项目”——年产32万吨磷酸锰铁锂的投入金额维持不变,仍为28亿元。
湖南裕能在上市前的业绩表现颇为抢眼。从2018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从1.62亿元增长至70.3亿元,净利润从1171万元攀升至11.84亿元,主要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需求的强劲增长以及磷酸铁锂价格的上涨。然而,上市后公司的业绩却出现了明显波动。2023年,作为上市首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高达43.56%、75.92%和66.56%,业绩下滑趋势显著。
在业绩下滑的同时,湖南裕能的毛利率也出现了大幅下滑。从2021年的26.33%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7.88%,主要归因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新产能固定成本的增加。更为严峻的是,公司经营现金流长期保持负数状态。2019年至2022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分别为-1.48亿元、-1.78亿元、-5.43亿元和-27.83亿元。尽管2023年短暂转正至5.01亿元,但2024年又转负为-10.42亿元,同比降幅高达307.9%。公司方面解释称,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滑主要受票据支付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购置款的影响。2023年和2024年,公司采用票据背书转让方式支付固定资产购置款的金额分别为24.07亿元和25.24亿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票据方式收付款不计入现金流,导致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入和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时减少。若剔除上述因素,公司2023年和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9.09亿元和14.82亿元。此外,2024年碳酸锂均价较2023年大幅降低,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下调,导致营业收入下降,并减少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截至3月17日收盘,湖南裕能股价为40.09元/股,公司总市值为303.6亿元。面对业绩下滑和市场波动,湖南裕能正通过战略调整积极应对挑战。尽管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但公司在磷酸锰铁锂等新兴领域的布局仍然彰显了其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湖南裕能的业绩下滑并非孤立现象,而是整个行业面临波动的真实写照。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有效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市场竞争的挑战。湖南裕能的未来表现将取决于其能否在战略调整中发掘新的增长点,并在行业波动中保持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