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5日,申能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获得临港1#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建设指标,装机规模49.95万千瓦。该项目是上海第一批“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项目,位于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一期示范项目海域内,场址离岸距离10-16公里,总用海面积约14.8平方公里,场址水深约10米。
项目特点与技术优势
临港1#海上光伏项目不仅是上海第一批“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项目,还具有多项技术优势。项目将通过海缆接入新建的220kV海上升压站,随后输送至220kV陆上集控中心。这种“风光同场”模式不仅提高了海域的利用效率,还通过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了建设成本。
项目意义与环境效益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上网电量约8亿kWh,将为上海地区提供重要的清洁能源支持。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优化上海的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还将显著降低碳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此外,项目的实施还将推动上海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全国新能源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未来展望
申能股份作为上海重要的能源企业,一直致力于推动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此次获得临港1#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建设指标,标志着公司在海上光伏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申能股份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推动更多新能源项目的落地实施,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申能股份获得临港1#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建设指标,装机规模49.95万千瓦。该项目是上海第一批“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项目,位于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一期示范项目海域内,场址离岸距离10-16公里,总用海面积约14.8平方公里,场址水深约10米。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上网电量约8亿kWh,将为上海地区提供重要的清洁能源支持,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优化了上海的能源结构,还推动了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