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转型和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面临巨大挑战。四川省政协委员任韶枫在2025年两会期间提出了一项重要建议:建设新型储能系统以应对极端天气导致的限电问题。
任韶枫指出,传统的发电模式通常是即发即用,夜间用电量小,导致大量电能白白流失。而新型储能系统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用电低谷期储存电能、高峰期释放电能,储能技术能够有效平衡电网负荷,缓解供需矛盾,提升电网稳定性。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不仅限于削峰填谷,还具有多种优势。例如,储能系统可以在新能源发电过剩时储存多余电能,在发电不足时释放储存的电能,从而优化能源供需平衡,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此外,储能技术还可以在电网频率波动时迅速补充或消耗电能,保持电网供需平衡,减少频率波动的不良影响。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储能系统的应急备用功能尤为重要。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或负荷突增时,储能系统可以迅速输出电能,确保关键设施的不间断运行,降低系统停电的风险。这种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是传统能源生产方式所无法企及的,使得电力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能源供需的变化。
新型储能系统的建设对于应对极端天气限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储能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平衡电网负荷,缓解供需矛盾,还能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为实现能源转型和电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