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关注,BIPV技术应运而生,它把太阳能和建筑结合,不仅降低了用电成本,还助力企业应对“ESG”挑战。这种技术就像给建筑披上一层“发电外衣”,让建筑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还能生产清洁能源。未来,它可能会成为绿色建筑的标配,推动可持续发展。
今年初,一种新型光伏晶硅材料横空出世。它的优势在于安装方便,还不影响建筑的美观,甚至半透明。这种材料在BIPV领域潜力巨大,让业界对柔性晶硅材料刮目相看。如果能广泛应用,或许会改变我们对建筑光伏的认知。
在江苏科技大学的实验室里,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超薄单晶硅片组件。它薄如纸,能弯曲,还能在阳光下充电。这种材料可以贴在建筑外墙或者无人机表面,为各种设备提供能源。未来,它可能会让建筑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更加“绿色”。
传统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有个致命缺陷,就是容易在弯曲时断裂。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通过技术革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让硅片边缘变得圆滑,从而提高了柔韧性。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让太阳能电池朝着“超薄、柔性”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在江西的一个码头,记者看到了一项新技术的应用。柔性单晶硅薄片被贴在彩钢板上,形成轻质BIPV组件。这种组件不仅轻便,还能防水、抗冰雹。它解决了传统建筑光伏的很多痛点,为既有建筑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BIPV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屋顶、立面和建筑附属物。无论是工厂的金属屋顶,还是城市的阳光房,都能找到它的身影。这种技术不仅让建筑更节能,还提升了建筑的美学价值,成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