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中国中车在吉林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国内首个应用于沙戈荒地区的超大功率风电机组“凌风号”成功下线。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在陆上风电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沙戈荒地区的大规模风电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凌风号”作为国内首个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其功率等级可实现11兆瓦至14兆瓦的柔性配置,风轮直径可拓展至超过250米。以年均风速7.5米/秒计算,单台机组每年可发电约3800万度,与上一代机组相比发电量提升15%以上,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万吨。与10兆瓦机组相比,“凌风号”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进一步降低约8%,经济效益显著。
“凌风号”的成功研制是中国中车风电全产业链研发力量的集中体现。机组突破了风电长柔叶片设计、大功率机组吊装运输等行业技术瓶颈,其设计体系完整性和设计方案合理性已通过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认证。以高可靠性、高模块化、高智能化、高环境适应性和电网友好性为技术亮点,“凌风号”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在技术层面,“凌风号”采用了五级试验验证体系,实现了从设计、生产到运维的产品可靠性全生命周期管理。整机功能和布局模块化程度高,电气设备配置方案可根据需求定制,吊装运输方案灵活可选。机组配备超过1000个传感测点,实现整机全域感知和风险提前预警。针对沙戈荒地区多沙石、风蚀和强紫外线的特殊环境,“凌风号”开发了高性能前缘防护材料,搭建了完善的防尘密封和表面防护体系,大幅提升了机组抵御环境侵蚀的能力。
此外,“凌风号”还具备强大的电网适应性,能够在电网结构复杂、线路阻抗变化大、负荷波动频繁的环境中稳定运行,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表示,中国中车作为“国之重器”,致力于构建轨道交通装备与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发展格局。在吉林松原,中车积极探索清洁能源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助力“绿电+消纳”新模式的创建,并推动绿能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努力将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打造成“零碳”示范工厂。
松原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强表示,中国中车与松原市的合作为松原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车在松原的投资兴业,极大推动了松原市新能源产业驶入“快车道”,为创建吉林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凌风号”的下线不仅是技术突破的象征,更是中国中车在清洁能源领域持续创新的体现。近年来,中国中车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加快构建“双赛道双集群”产业发展新格局。在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中持续领航的同时,中车在清洁能源装备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为国家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贡献力量。
中国中车“凌风号”风电机组的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在沙戈荒地区风电开发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凭借其超大功率、高效率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凌风号”将成为推动沙戈荒地区能源供应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中国中车通过这一项目,再次展现了其在清洁能源装备领域的强大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