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月十四日起,全国正式进入春运阶段,新能源汽车驾驶者对高速公路充电问题的关注备受社会各界瞩目。据交通运输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春运期间预计将有七十二亿人次选择自驾方式出行,这一数字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总量的八成,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将创历史新高。为应对这一挑战,交通运输部门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前,我国已建设充电设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占比已提升至百分之九十七,尤其是广东省内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其充电基础设施已实现近乎全面覆盖的佳绩。
在广州市番禺区的广澳高速公路广珠北段官桥服务区,经过去年年底的升级改造后,记者观察到,该服务区现已增设充电桩八十八个,其中包括八个超级充电桩,其余均为快速充电桩。服务区工作人员透露,该服务区的充电车位占小车车位的百分之六十二,充电桩配置比例在全省位居首位。从广东省高速公路的整体建设情况来看,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约四十二个万,其中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共五百一十一个,充电桩总数达二千二百五十六个,提供充电停车位三千七百三十一个,超级快充站六十五个,换电站五十一座,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的全面覆盖。此外,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共有三十七个服务设施建成充电桩一百四十四个,提供充电停车位二百一十九个。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十一月底,已建设充电设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占比已从二零二三年年底的百分之八十五提升至百分之九十七,除少数高海拔服务区外,已实现广泛覆盖。对于新能源车主而言,服务区充电效率的提升尤为关键。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加速了快充、大功率设施的应用推广,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广泛采用一百二十千瓦及以上的快充设施,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更是建设了六百千瓦至八百千瓦的超充电站,以最大程度地满足驾驶者的短时快充需求。
据广东交通集团介绍,在广东境内高速服务区,已建成广州至粤东、粤西、粤北三条超充示范路,共设五十一座超充站,覆盖三十一对服务区,形成了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四通八达的“超充之路”。同时,光储超级充电站也已在省内服务区陆续投入使用,为车主提供更加高效的能源补给方式。部分驾驶者发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工厂园区、居民小区等地,出现了新型移动充电设备。车主只需用手机扫描机器人身上的二维码,“移动充电机器人”便会自主移动至车辆旁进行充电。这种机器人实质上是一种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可在大约一小时内为车辆充满电。据悉,此类移动充电设备将在今年春运期间发挥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部门表示,春运期间,移动充电设备将为车主提供灵活便捷的充电服务。广东等省份已将移动充电机器人引入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了从“人找桩”到“桩找人”的服务模式转变。专业人士指出,相较于固定充电桩,移动充电机器人不占用特定场地,资源投入较少。目前,深圳、佛山等地已布局移动储能充电站,广州、东莞等地也即将开设。业内人士建议,春运期间,高速充电站可能会面临车多拥堵的情况,车主应提前做好车辆电量规划,在高峰时段错峰充电、适当补电,以提升整体充电效率。尤为重要的是,当电量降至百分之五十时,车主就应着手规划寻找充电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