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电网末端供电效能及电能质量,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近期于黄南、海南等偏远农牧区域,针对31个电网台区,推行了智能光储一体化试点项目。该项目巧妙运用储能装置在电力负荷较轻时充电、负荷较重时放电的功能特性,显著增强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更有效地满足了农牧区民众日常生活、生产作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随着农牧区新型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加之旅游旺季电力消耗量的显著增长,部分偏远农牧区域遭遇了时段性、季节性的低电压挑战。以往,解决此类问题多采用增设供电点、扩大供电容量的方式,以缩短供电半径。然而,鉴于农牧区地域辽阔、人口分散,部分牧区与电网供电台区的距离甚远,可达数公里,这导致项目建设面临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时效性不足等难题。
基于全省农牧区配电网台区“日间负荷较轻、晚间较重”“夏季负荷较轻、冬季较重”的用电特征,国网青海电力通过安装光储一体化设备,实现了台区电压的自动化监控与负荷的动态补偿,进而有效降低了停电风险,显著提升了电力保障能力。该项目总体规模为375千瓦/1125千瓦时储能配以150千瓦光伏,共加装光储一体化装置70台,并预留5台作为备用。项目落成后,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高效整合并利用源、网、荷、储各方资源,配合本地化的能量管理系统,达成台区电压的自动化监控、负荷的动态补偿、低电压问题的有效治理,并在遭遇短暂故障时,实现“无感停电”,即用户几乎感受不到停电的影响。此外,该项目还能满足机井灌溉、电采暖等季节性、临时性用电需求,为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电力支撑。
国网青海电力的这一试点项目不仅有效解决了偏远农牧区的低电压问题,还为其他地区的配电网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智能光储一体化技术,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农牧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逐步推广,智能光储一体化有望在更多地区得到应用,推动电网的智能化、高效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