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为上海新型储能产业的未来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方案》的发布,标志着上海在新型储能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旨在通过示范引领和创新发展,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明确,到2026年,上海将建立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产业链,打造2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培育10家以上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优质企业,力争应用规模达到80万千瓦以上,储能削峰初见成效,带动产业规模接近千亿级。到2030年,引育结合形成千亿级规模领军企业,力争应用规模超过200万千瓦,实现尖峰负荷全削减,带动产业规模再翻番。
在具体措施方面,《方案》提出多项创新举措,以支持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首先,支持纳入年度建设计划的
独立储能电站现阶段参照发电项目进行调用结算,其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在电力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开展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前,独立储能电站按照电网调度指令安排充放电。迎峰度夏(冬)期间,原则上全容量充放电调用次数不低于210次,充电价格按照本市煤电基准上网电价下浮50%结算,放电价格按照本市煤电基准上网电价上浮20%结算。非迎峰度夏(冬)期间,充电价格按照本市煤电基准上网电价下浮10%结算,放电价格按照本市煤电基准上网电价结算。
此外,《方案》还鼓励参与绿电交易的新能源项目开发企业采用租赁容量方式获得储能调峰能力,由双方协商确定服务价格。对纳入本市年度建设计划,未与新能源项目开发企业达成租赁容量服务协议的独立储能电站,可阶段性给予容量补贴,容量补贴水平将综合独立储能电站充放电次数、参与市场化交易收益等情况明确。国家出台储能价格政策后,容量补贴等按照国家要求执行。同时,支持用户侧储能项目探索共享储能、云储能等商业模式。
《方案》还强调了建设多元开放的示范应用场景,包括科学布局独立储能电站、加快创建车网互动(V2G)示范应用城市、灵活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适度超前布局氢基能源以及推进特色示范场景建设。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多方面的示范应用,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储能系统的整体效能和经济性。
在技术创新方面,《方案》提出打造引领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高地,支持全过程安全技术开发、加强新型储能高效集成技术开发、探索新型储能调节能力技术以及布局前瞻性储能关键技术。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新型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储能技术的持续进步。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为上海新型储能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目标。通过建立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产业链、打造新型储能产业园、培育优质企业,上海计划到2026年实现应用规模8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应用规模超过200万千瓦。方案中的多项创新举措,如独立储能电站的调用结算机制、容量补贴政策、支持用户侧储能项目探索共享储能和云储能商业模式等,将有力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的集聚和高质量发展,为上海的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