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提出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新工作项目提案《全钒
液流电池电堆通用要求及测试方法》在IEC/TC21(国际电工委员会蓄电池和电池组技术委员会)成员国投票中高票通过,正式获批立项。这一标准的制定将填补全球
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技术规范空白,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获得国际广泛认可。
全钒液流电池因其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储能规模灵活可调等显著优势,成为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力系统调峰等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关键技术。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建立统一的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标准成为行业迫切需求。此次提案投票获得16个IEC P成员(积极参与国)一致支持,充分展现了国际社会对这一技术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标准聚焦核心环节 助力产业规范化发展
该国际标准将重点围绕全钒液流电池电堆的测试方法展开,为全球电堆设计、制造与质量控制提供权威技术依据。标准实施后,将有效提升产品安全性与可靠性,进一步推动全钒液流电池在风能、
光伏等清洁能源消纳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全球能源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产学研协同 中国技术引领国际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牵头制定,汇聚了国内顶尖科研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积累。未来,项目团队将与国际相关机构深化合作,加快推进标准制定与技术创新,促进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健康有序发展。
此次国际标准的成功立项,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新型储能技术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也为全球绿色能源体系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