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
中国石化在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宣布,3台不同型号氢能物流车近日完成长江沿线1500公里跨区域运输测试。车辆从上海青浦青卫综合加能站出发,途经沪苏皖赣鄂5省市,最终抵达湖北宜昌枝江服务区,沿途依托6座中国石化
加氢站实现补能。这是继京沪氢走廊、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后,中国石化在跨区域氢能交通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性进展。
中国石化已形成"2+5"氢走廊布局:贯通京沪、西部陆海新通道2条国家级氢能大动脉,打造京津、成渝、沪嘉甬、济青、汉宜5条城际氢走廊,此次长江氢走廊的测试成功,首次实现沪嘉甬与汉宜两条城际走廊的串联。据透露,中国石化计划进一步延伸至成渝氢走廊,最终构建贯穿长江经济带的氢能交通轴线,推动氢能车辆大规模商业化运营。
中国石化全力推进
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在制氢领域,集团已形成年产445万吨氢气的规模优势,并成功实施青岛炼化海水制氢示范工程,开创了国内工业化海水制氢先河。同时,在中原油田示范应用了国内首套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
电解水制氢装置。
在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
中国石化正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3万吨/年风光绿氢项目,用于支持当地煤化工产业低碳转型;同时启动实施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
绿电制氢项目,配套建设全国首个跨省区、大容量、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网基础设施。
在氢能应用推广方面,公司已建成11座燃料电池供氢设施和146座加氢站点,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主要氢能示范城市集群,加氢站运营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石化专门成立了氢能装备公司,积极构建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与国家能源集团等战略伙伴共同发起组建产学研创新平台,推动绿色氢能制取、储运和应用的规模化发展。
中国石化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打造"氢能高速"的战略部署,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以国家级氢能交通干线为纽带,充分发挥氢能经济走廊的辐射效应。公司计划以高速公路网络(含国道、省道)为主体构建加氢基础设施主干线,实现氢能产业的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具有经济可行性的运营模式,推动氢能全产业链迈向更高水平发展。
行业专家表示,此次长江氢走廊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进入网络化运营新阶段。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石化加氢站规模将突破500座,氢能供应能力达到50万吨/年,助力我国氢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