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三峡集团哈密100万千瓦“光热+光伏”项目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线性菲涅尔”光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这个重大进展标志着“光热+光伏”协同运行新模式正式启动,将很大程度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线性菲涅尔”技术是光热储能领域的一项重要聚光太阳能利用方式,基于法国物理学家菲涅尔所提出的光反射与折射原理,通过聚光、集热、储热和发电四个核心环节,实现太阳能的高效转化与稳定利用,是当前光热发电系统中兼具经济性与实用性的创新方向。
在光热储能电站内,26万块反射镜有序排列,将太阳光精准反射至顶部集热管,使管内的熔盐升温至550摄氏度。高温熔盐储存在储热罐中,在需要发电的时候进行热能释放,把水转化成高温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运行,实现持续8小时的稳定零碳发电,完成“太阳能-热能-电能”的清洁转化。
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光伏与风电的“出力不稳定”问题日益凸显。光热储能以其大容量、长时程、零排放的特性,可实现8-12小时的稳定发电,有效弥补锂电储能短时调峰的不足,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能源缓冲器”,助力电网实现全天候可靠运行。
据项目经理牛建乐介绍,“线性菲涅尔”技术无需建造吸热塔,反射镜与集热管结构更简单、模块化程度高,不仅降低了建设和材料成本,也缩短了工期,提升了场地适应性。哈密项目的成功并网,为“光热+光伏”多能互补模式的大规模推广提供了经济可行的技术实践。
该项目在技术上实现两大突破:一是主反射镜实现全自动标准化生产,镜面精度全部合格,光学效率能提升12%;二是熔盐换热系统升级,集热管涂层吸收性能和耐候性增强,使熔盐稳定加热到550摄氏度,比常规系统提高50℃,热能转化效率提升8%-10%。
哈密“光热+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达20.6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6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63万吨。该项目通过光热和光伏的协同运行,显著增强电力输出的平稳性与可控性,为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