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乌兰察布300MW治沙风电于近日全容量并网,采用36台大兆瓦风机+45MW/90MWh储能,年发8.7亿kWh,治沙14万亩,节约标煤27万吨、减排CO₂ 74万吨。项目为内蒙古“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再添样板,并首次在风电场区实现“风机+固沙网格+储能”一体化设计,为西北地区新能源与生态修复融合发展提供示范。
项目总装机300MW,布置36台机组:30台单机8.5MW(叶轮直径195m,轮毂高度140m)+6台7.5MW(叶轮直径185m)。相比传统4-5MW机型,单位千瓦投资降低约8%,发电小时数提升至2900h。配套新建220kV升压站1座,通过已投运的乌兰察布—张北—雄安特高压通道直送华北负荷中心,消纳半径超过1000公里。
场区位于四子王旗北部沙带,原生植被覆盖率不足15%。项目采用“风机+草方格+滴灌”综合治理:风机基础周围铺设1×1m草方格固沙;场内道路两侧种植梭梭、柠条等耐旱植物;利用风机检修道路布设滴灌管网,年节水30%。预计3年内植被覆盖率提高至60%,每年减少扬沙天气20天,直接受益牧户超1200户。
储能系统采用
磷酸铁锂液冷方案,单舱容量5MWh,布置9个45尺集装箱。通过“新能源+储能”一体化调度,可实现:调峰:晚高峰2小时满放,年增调峰电量6000万kWh;调频:一次调频响应时间<1s,年调频里程收益约1200万元;弃风减少:按10%弃风量测算,储能可额外增发电量8700万kWh/年,直接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
项目总投资21亿元,其中风机14亿元、储能3.2亿元、治沙及基建3.8亿元。按0.29元/kWh平价上网测算,资本金IRR约8.9%。治沙带动当地劳务用工12万人次,农牧民人均年增收8000元;项目投运后每年上缴税收1.1亿元,为四子王旗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绿金”。
内蒙古规划到2030年建成沙戈荒风光基地120GW,四子王旗片区目标15GW。大唐300MW项目首次将“风机大兆瓦化+土地集约治沙+储能一体化”打包输出,为后续12GW同区域项目提供可复制模板。国家林草局已将该模式列为“荒漠化防治+新能源”双示范项目,计划向库布其、乌兰布和两大沙漠推广。
从36台风机并网发电到14万亩沙地披绿,乌兰察布300MW项目用一次“沙海转身”证明:大兆瓦风机+大容量储能不仅可以输出平价绿电,更能修复脆弱生态。随着特高压外送通道日益完善,这场治沙与新能源的“双向奔赴”,正把内蒙古的漫漫黄沙变成源源不断的“绿色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