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柯海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非晶材料团队负责人。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毕业后在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学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特聘人才,2019年全职加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长期围绕非晶合金新材料研发、非晶合金材料的原子制造与序调控以及应用基础开展研究工作。
张嘉艺,中共党员,博士,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在江西理工大学任职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材料制备理论与技术、稀土元素在轻合金中的应用、车辆材料轻量化和高强化、增材制造、半固态合金成型理论及技术等。现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7篇收录中科院1区,获得3项发明专利授权,均为第一发明人。建立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各一项,并成功主持江西省国际合作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共6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十余篇。
李英东,博士,中铝材料院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先进铝合金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工作。发表论文21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中铝集团科技进步奖各1项。
吴玉娟,研究员、博导; 2009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之后作为博士后留校工作;2012年2月博士后出站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合金中心工作至今。 长期从事高性能镁合金的研究开发工作,尤其是新型高强韧铸造和变形镁合金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镁合金的设计、研发与应用。
陈科,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导,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0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1)金属与高分子界面成键机理及调控策略,2)异种金属的固相连接及相变行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1项,以及省部级及重要行业企业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美国TM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20余次。
标题:杨冲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