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邓庆琛,2018年获中南大学学士学位, 2023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彭立明特聘教授和吴玉娟研究员,2022年6-11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吕坚院士课题组作访问学者,2023年7月至今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获评2023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2023年度国际镁科学技术奖年度优秀学位论文奖和2023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2018年至今一直从事激光增材制造专用高性能镁稀土合金的研发工作,累计发表SCI论文18篇,其中一作8篇
鲁后国,副院长 / 正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专家。 主要从事车身结构及性能设计开发、轻量化技术开发、车身防腐设计等。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2项。
报告人目前博士就读于苏州大学,师从张海教授,主要从事新型高综合性能铝合金的开发及应用,重点进行铸造铝合金强韧及服役性能机理研究。目前在Corrosion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Journal of Materials Reaserch and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
陈继强,副教授,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省级高层次领军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铝合金结构材料,铝合金焊丝开发,铝合金焊接与增材制造;
章晓波,教授,硕导。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访问学者。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7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件;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担任《Metals》编委,《JMA》《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青年编委。
标题:王向杰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