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刘涛,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钒资源清洁利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要从事矿物资源提取与利用的科研教学工作,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2项。
刘晓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第十二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第四届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创新争先计划”,斯坦福大学“World top 2% scientists”。 一直从事工业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材料和固废中有价元素提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6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件,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行业科技进步奖3项(含一等奖1项)。
马升峰,包头稀土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湿法冶金方向的技术带头人,兼任东北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矿冶工程、湿法冶金期刊的编委。多年来,一直从事稀土湿法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新工艺的研究工作。参加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
贾炎,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生物冶金原理与技术开发、矿山环境生物技术开发研究工作。研究主要揭示微生物-矿物表面作用机理,生物冶金微生物群落演替及活性调控等,形成硫化铜矿地球化学氧化过程强化、生物堆浸过程微生物调控、生物堆浸过程多因素耦合、生物堆浸酸铁平衡等技术;研究揭示矿山环境铁硫氧化/还原微生物竞争机制,形成酸性废水源头治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导师。系中国金属协会冶金反应工程分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有色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重金属高效提取、冶金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材料制备等方面研究工作。主持国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及参与横向课题28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准发明专利15项。
标题:林久养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