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云南省高层次引进人才。
主要从事冶金外场强化、有色金属冶金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5项,担任《稀有金属》中/英文版青年编委。
蔡震雷,工学博士,教授。武汉科技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战略钒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学术骨干。主要从事稀有稀散复杂金属资源高效绿色提取、钒资源清洁生产与固废资源化利用等领域方向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并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重大课题研究工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8篇、其中SCI刊源论文16篇(TOP期刊论文4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
杨坤副教授,至今在昆明理工大学工作。从事稀散金属高效提取、冶金固废资源化研究,研发国内首套酸泥处理系统,实现酸泥中全元素高价值回收;建立超声强化含锗氧化锌烟尘提锗关键技术原型,锗浸出率提高至92.3%,单宁耗量降低40%。主持项目9项,发表SCI/EI论文35篇,授权发明专利36项,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李春萌,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硕士论文完成在清华大学材料系粉体工程实验室;毕业后至今一直在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工作,从事有色金属领域咨询与信息服务工作;从事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资源建设、数据加工、信息服务工作;擅长有色金属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信息服务;尤其对铜、铝、镍、钴、稀土等金属上下游全产业链,从原材料到冶金再到材料加工等国外信息服务有经验。撰写论文20余篇,专著3部;获得冶金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王哲,高级工程师,包头稀土研究院技术带头人,内蒙古大学硕导,主要从事稀土矿物湿法冶金技术开发工作,负责科技部重点专项子任务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企业横向课题20余项,授权专利25项(含国际专利3项),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5篇,获得稀土科学技术奖3项。
长期从事离子型稀土资源提取和高值利用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8项,其他项目近10项。先后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江西省“双千计划”、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等; 担任江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化学和湿法冶金专业委员会委员、是IJMMM、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稀有金属等7个高水平期刊青年编委。至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Hydrometallurgy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2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标题:林国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