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云南省高层次引进人才。
主要从事冶金外场强化、有色金属冶金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5项,担任《稀有金属》中/英文版青年编委。
陈光润,攀枝花学院钒钛学院2023级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杨绍利教授、马兰教授。现任研究生英语协会会长,专业成绩排名第二。主要研究方向为钒钛新材料新技术研究,撰写论文曾获2023中国钒钛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杨亮,江西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钨钼湿法冶金、钨粉体材料制备。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6)、2015年江西省科技进步奖1项(排名第6)和2020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4)。
正高级工程师,博士,2007年硕士毕业后就职于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加压湿法冶金、铜、锌、镍、钴、锂分离提取技术、复杂多金属难处理和低品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矿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安全处置技术、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城市矿产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等。
刘三平,主要从事铜、铅、锌、镍、钴等有色金属冶炼和综合回收等工艺研究和工程咨询设计工作,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项目,主持完成多项企业重大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 共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一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发表各种科技期刊论文50余篇。
刘涛,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钒资源清洁利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要从事矿物资源提取与利用的科研教学工作,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2项。
标题:林国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