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王庆伟,曾在中铝郑州研究院,长期从事氧化铝新材料研发和管理工作;现为河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氧化铝和金属铝冶炼废渣综合利用,铝硅系陶瓷和耐火材料,磨料制造与研磨抛光技术,以及新能源材料等。
尹少华,昆明理工大学冶能学院,教授,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青年科学家项目、青年基金、地区基金、云南省重大专项等多项项目。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外场强化冶金新技术,铝冶金、高效纳滤膜制备及其在盐湖提锂中的应用、稀土湿法冶金及粉体制备等,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获2022年稀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粉体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总工程师,中国硅酸盐学会工程技术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粉体工程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推广。在化工冶金行业的资源分质利用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
谢刚,教授、博导,中铝集团首席工程师,昆明冶金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主要从事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研究工作。围绕复杂铅锌资源加压湿法冶金及配套技术开展应用基础及产业化技术研发工作,研发成果的应用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加压湿法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获省部级科技奖1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2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SCI 40篇,EI50余篇),培养毕业博士、硕士近100人。
王兆文教授是东北大学冶金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熔盐化学与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绿色低碳发展创新联合体副理事长,第10届国际熔盐化学与技术研讨会(MS10)主席,中俄双边新材料新工艺研讨会8-16届组委会委员,从事铝电解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承担10余项国家级项目和30余项企业合作课题,在铝电解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智能冶金方面取得科研成果,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10项,发明专利72项,其中12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标题:宋克兴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