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
1.一种新能源分布式
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柜(1),所述储能柜(1)的一侧安装有太阳能板(49),所述太阳能板(49)与储能柜(1)电连接,所述储能柜(1)前后两侧均设有若干组开槽(2),所述开槽(2)内均放置有蓄电池(3),所述开槽(2)内侧顶部均安装有可调散热结构,所述可调散热结构与蓄电池(3)上表面接触,所述储能柜(1)的顶部设有出风散热结构,所述储能柜(1)的底部设有液冷散热结构,所述可调散热结构用于控制液冷散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分布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散热结构包括开设在储能柜(1)上表面出风槽(4),所述出风槽(4)竖直设置,所述开槽(2)的内壁均设有出风孔(5),所述出风孔(5)与出风槽(4)连通;
所述储能柜(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出风窗(6),所述出风窗(6)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双轴电机(7),所述双轴电机(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扇叶(9),所述双轴电机(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0),所述液冷散热结构与第一齿轮(10)啮合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分布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结构包括储水箱(11),所述储水箱(11)的上表面设有注水接头(12),所述储水箱(11)埋设在地下,所述储水箱(11)内连通有竖直设置的出水管(13)以及回水管(14),所述出水管(13)、回水管(14)均穿过储能柜(1)并位于出风槽(4)内;
所述出水管(13)、回水管(14)的顶端封闭,所述出水管(13)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5),所述第一转轴(15)的上端穿过出水管(13)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6),所述第二齿轮(16)与第一齿轮(10)一侧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转轴(15)远离第二齿轮(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一叶轮(17);所述回水管(14)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8),所述第二转轴(18)的上端穿过回水管(14)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9),所述第三齿轮(19)与第一齿轮(10)一侧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转轴(18)远离第三齿轮(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二叶轮(20);
所述出水管(13)的外侧连通有若干组水平设置的第一连通管(21),所述第一连通管(21)通过管路分别与若干组可调散热结构连通,所述回水管(14)的外侧连通有若干组水平设置的第二连通管(22),所述第二连通管(22)通过管路分别与若干组可调散热结构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分布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散热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开槽(2)内侧的散热板(23),所述散热板(23)的下表面与蓄电池(3)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散热板(23)内部设有迂回通道(24),所述散热板(23)靠近出风孔(5)的一侧设有进液接头(25)以及出液接头(26),所述进液接头(25)以及出液接头(26)均与迂回通道(24)连通,所述进液接头(25)通过管路与第一连通管(21)连通,所述出液接头(26)通过管路与第二连通管(2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分布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23)远离出风孔(5)的一侧设有水平设置的活塞筒(27),所述活塞筒(27)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28),所述活塞板(28)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活塞杆(29),所述活塞杆(29)的两端均穿过活塞筒(27)并与活塞筒(27)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散热板(23)靠近活塞杆(29)的一侧安装有阀门(30),所述迂回通道(24)与阀门(30)连通,所述活塞杆(29)与阀门(30)挤压接触,所述活塞板(28)远离阀门(30)的一侧与活塞筒(27)内壁之间填充有热膨胀流体,所述活塞板(28)靠近阀门(30)的一侧与活塞筒(27)内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31),所述活塞筒(27)的下表面与蓄电池(3)上表面接触;
所述活塞杆(29)远离阀门(3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齿条(32),所述第一齿条(32)位于活塞杆(29)的上表面,所述开槽(2)远离出风孔(5)的一侧均可拆卸连接有通风调节结构以及防尘结构,所述通风调节结构以及防尘结构均通过第一齿条(32)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分布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调节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开槽(2)远离出风孔(5)一侧的出风板(33),所述出风板(33)上设有若干组第一开孔(34),所述出风板(33)的下端与开槽(2)可拆卸连接,所述开槽(2)内设有滑动槽(35),所述滑动槽(35)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板(36),所述调节板(36)与出风板(33)远离出风孔(5)的一侧滑动接触,所述调节板(36)上设有若干组第二开孔(37),所述第二开孔(37)初始状态下与第一开孔(34)交错;
所述开槽(2)内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输出轴(38),所述输出轴(3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39)、第二驱动齿轮(40),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9)的直径小于第二驱动齿轮(40)的直径,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9)与第一齿条(32)啮合传动,所述调节板(36)靠近出风板(33)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齿条(41),所述第二齿条(41)与第二驱动齿轮(40)啮合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分布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结构包括与开槽(2)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一辅助辊(42)、第二辅助辊(43),所述第二辅助辊(43)位于第一辅助辊(42)的下方,所述第一辅助辊(42)与第二辅助辊(43)上绕设有防尘网(44),所述输出轴(38)上固定连接有单向轴承(45),所述单向轴承(45)外侧固定连接有传动轮(46),所述第一辅助辊(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带轮,所述传动轮(46)与传动带轮之间通过皮带(47)传动,所述防尘网(44)在第一辅助辊(42)的带动下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分布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柜(1)的外侧设有若干组楔形清理杆(48),所述楔形清理杆(48)与防尘网(44)的外侧挤压接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分布式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太阳能发电通常需要通过蓄电池存储,蓄电池通过电路向外传输供电;电能输送至蓄电池内时,以及蓄电池通过电路向外传输供电时,都会使蓄电池的温度升高,当蓄电池温度升高后,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提出一种新能源分布式储能系统,来便于对蓄电池进行存储以及散热,提高太阳能发电工作中蓄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分布式储能系统,便于对蓄电池进行存储以及散热,提高太阳能发电工作中蓄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分布式储能系统,包括储能柜,所述储能柜的一侧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储能柜电连接,所述储能柜前后两侧均设有若干组开槽,所述开槽内均放置有蓄电池,所述开槽内侧顶部均安装有可调散热结构,所述可调散热结构与蓄电池上表面接触,所述储能柜的顶部设有出风散热结构,所述储能柜的底部设有液冷散热结构,所述可调散热结构用于控制液冷散热结构。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若干组蓄电池分别放入若干组开槽内,依靠出风散热结构对开槽内进行通风,以此便于对若干组开槽内的蓄电池进行散热,提高使用安全性;
依靠可调散热结构接通液冷散热结构,依靠液冷散热结构进一步的对蓄电池进行散热,以此进一步的提高蓄电池的散热效果,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0006]具体的,所述出风散热结构包括开设在储能柜上表面出风槽,所述出风槽为竖直设置,所述开槽的内壁均设有出风孔,所述出风孔与出风槽连通;
所述储能柜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出风窗,所述出风窗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扇叶,所述双轴电机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液冷散热结构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若干组蓄电池分别放入若干组开槽内,打开双轴电机,依靠双轴电机带动扇叶转动,扇叶转动时,依靠出风孔与出风槽的连通,从而对开槽内放置的蓄电池进行通风散热,同时依靠出风窗便于通过扇叶转动将开槽内的气体排出;
当开槽内的蓄电池温度较高时,依靠可调散热结构接通液冷散热结构,同时依靠第一齿轮与液冷散热结构传动,以此便于通过液冷散热结构进一步的提高对蓄电池的散热效果。
[0008]具体的,所述液冷散热结构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上表面设有注水接头,所述储水箱埋设在地下,所述储水箱内连通有竖直设置的出水管以及回水管,所述出水管、回水管均穿过储能柜并位于出风槽内;
所述出水管、回水管的顶端封闭,所述出水管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穿过出水管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一侧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一叶轮;所述回水管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穿过回水管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一侧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第三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二叶轮;
所述出水管的外侧连通有若干组水平设置的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通过管路分别与若干组可调散热结构连通,所述回水管的外侧连通有若干组水平设置的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通过管路分别与若干组可调散热结构连通。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转动时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时带动第一叶轮转动,依靠第一叶轮转动时产生的抽吸效果,将储水箱内的水体抽入出水管内,水体进入到出水管内时,水体进入到若干组第一连通管内,并依靠管路进入到可调散热结构内,并以此对可调散热结构进行散热,同时依靠可调散热结构对开槽的蓄电池进行散热,以此进一步的提高蓄电池的散热效果;
当水体进入到可调散热结构内后,随着水体在可调散热结构内移动,当水体移动到一定位置后,水体通过管路以及第二连通管进入回水管内,并通过回水管再次进入到储水箱内,以此通过水体的循环来提高蓄电池散热效果;
当水体通过管路以及第二连通管进入回水管内,依靠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时带动第二叶轮转动,第二叶轮转动时便于将回水管内的水体排入至储水箱内,进一步的提高使用稳定性以及便捷性;
通过将储水箱埋设在地下可以减少地面空间占用,同时由于地下温度较低,可以便于对储水箱内的水体进行降温,以此进一步的提高对蓄电池的散热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第一叶轮转动时产生抽吸效果,第二叶轮转动时将回水管内的水体输送至储水箱内。
[0010]具体的,所述可调散热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开槽内侧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下表面与蓄电池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散热板内部设有迂回通道,所述散热板靠近出风孔的一侧设有进液接头以及出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以及出液接头均与迂回通道连通,所述进液接头通过管路与第一连通管连通,所述出液接头通过管路与第二连通管连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电池温度较高时接通迂回通道,此时依靠第一叶轮转动将储水箱内的水体通过第一连通管、管路、进液接头输送至迂回通道内,并以此对散热板进行散热,依靠散热板与蓄电池的接触,以此便于通过散热板对蓄电池进行散热,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当迂回通道内的水体移动到一定位置后,水体通过出液接头、管路、第二连通管进入到回水管内,以此便于将水体再次输送至储水箱内,依靠水体的循环来对散热板进行降温,提高蓄电池使用安全性。
[0012]具体的,所述散热板远离出风孔的一侧设有水平设置的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两端均穿过活塞筒并与活塞筒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散热板靠近活塞杆的一侧安装有阀门,所述迂回通道与阀门连通,所述活塞杆与阀门挤压接触,所述活塞板远离阀门的一侧与活塞筒内壁之间填充有热膨胀流体,所述活塞板靠近阀门的一侧与活塞筒内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活塞筒的下表面与蓄电池上表面接触;
所述活塞杆远离阀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位于活塞杆的上表面,所述开槽远离出风孔的一侧均可拆卸连接有通风调节结构以及防尘结构,所述通风调节结构以及防尘结构均通过第一齿条驱动。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活塞筒与蓄电池的接触,使蓄电池的热量能传递到活塞筒,当蓄电池温度较高时带动对应的活塞筒内的热膨胀流体膨胀,热膨胀流体膨胀时挤压活塞板并带动活塞板移动,活塞板移动时带动活塞杆同步移动并挤压复位弹簧蓄力,当活塞杆移动时挤压活塞杆一端的阀门,并在阀门被挤压到一定程度后接通迂回通道,此时水体通过管路进入到迂回通道内,依靠水体的循环以及散热板,可以提高蓄电池的散热效率;
当活塞板带动活塞杆移动时,驱动通风调节结构以及防尘结构,依靠防尘结构可以防止杂质等进入到开槽内,同时依靠通风调节结构可以调节通风效率,以此便于扇叶在驱动时,进一步的提高开槽内的空气流通效果,以此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率;
当蓄电池的温度降低后,此时热膨胀流体收缩,依靠复位弹簧的复位效果带动活塞杆复位移动,活塞杆复位移动时阀门自动复位并关闭迂回通道,此时水体不再进入到迂回通道内,以此便于根据不同开槽内的蓄电池温度不同,来自动开启迂回通道,便于通过散热板进一步的提高蓄电池的散热效率。
[0014]具体的,所述通风调节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开槽远离出风孔一侧的出风板,所述出风板上设有若干组第一开孔,所述出风板的下端与开槽可拆卸连接,所述开槽内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出风板远离出风孔的一侧滑动接触,所述调节板上设有若干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初始状态下与第一开孔交错;
所述开槽内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驱动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传动,所述调节板靠近出风板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二驱动齿轮啮合传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膨胀流体挤压活塞板带动活塞杆移动时,活塞杆一端的第一齿条与第一驱动齿轮啮合传动,并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转动时带动第二驱动齿轮转动,第二驱动齿轮转动时与调节板上的第二齿条啮合传动,并带动调节板下移,当调节板下移到一定位置后,此时第二出风孔与第一出风孔不再交错,以此提高开槽的进风效果,便于扇叶在驱动时进一步的提高开槽内的空气流通效果,以此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率;
当热膨胀流体收缩时,依靠复位弹簧的复位效果驱动活塞板以及活塞杆复位移动,活塞杆复位移动时,再次依靠第一齿条与第一驱动齿轮啮合传动以及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传动,带动调节板上移并恢复至初始状态,使第二开孔再次与第一开孔交错;
需要指出的是,在活塞杆移动时首先使第二开孔和第一开孔连通,从而保证前期开槽内的通风效果,之后随着活塞杆继续阀门便可以接通迂回管路。
[0016]具体的,所述防尘结构包括与开槽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一辅助辊、第二辅助辊,所述第二辅助辊位于第一辅助辊的下方,所述第一辅助辊与第二辅助辊上绕设有防尘网,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单向轴承,所述单向轴承外侧固定连接有传动轮,所述第一辅助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带轮,所述传动轮与传动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所述防尘网在第一辅助辊的带动下转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热膨胀流体挤压活塞板带动活塞杆移动时,活塞杆一端的第一齿条与第一驱动齿轮啮合传动,并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转动时依靠单向轴承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转动时依靠皮带以及传动带轮驱动第一辅助辊转动,第一辅助辊以及第二辅助辊带动防尘网进行移动,以此便于保证开槽的空气流通性,防止防尘网上附着的杂质造成空气无法进入到开槽内,从而影响蓄电池的散热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当复位弹簧驱动活塞板以及活塞杆复位移动时,带动输出轴反向转动,输出轴反向转动时无法通过单向轴承驱动传动轮反向转动,只有当热膨胀流体膨胀挤压活塞板带动活塞杆移动时,才可以驱动粉尘网进行移动更换,以此保证防尘网的防护效果以及开槽的空气流通性。
[0018]具体的,所述储能柜的外侧设有若干组楔形清理杆,所述楔形清理杆与防尘网的外侧挤压接触。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热膨胀流体膨胀挤压活塞板带动活塞杆移动时,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转动时依靠单向轴承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转动时依靠皮带以及传动带轮驱动第一辅助辊转动,第一辅助辊转动时带动防尘网进行移动,防尘网移动时,防尘网外侧与楔形清理杆挤压接触,并依靠楔形清理杆对防尘网的表面进行清理,以此进一步的提高防尘网的过滤效果以及提高防尘网的空气流通性。
[00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分布式储能系统,依靠开槽可以存储多组蓄电池,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开槽内放置的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变化,来自动调节蓄电池的散热效率,以及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2]图1为本发明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出风窗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储能柜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的C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的D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散热板与活塞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输出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能柜;2、开槽;3、蓄电池;4、出风槽;5、出风孔;6、出风窗;7、双轴电机;8、支撑杆;9、扇叶;10、第一齿轮;11、储水箱;12、注水接头;13、出水管;14、回水管;15、第一转轴;16、第二齿轮;17、第一叶轮;18、第二转轴;19、第三齿轮;20、第二叶轮;21、第一连通管;22、第二连通管;23、散热板;24、迂回通道;25、进液接头;26、出液接头;27、活塞筒;28、活塞板;29、活塞杆;30、阀门;31、复位弹簧;32、第一齿条;33、出风板;34、第一开孔;35、滑动槽;36、调节板;37、第二开孔;38、输出轴;39、第一驱动齿轮;40、第二驱动齿轮;41、第二齿条;42、第一辅助辊;43、第二辅助辊;44、防尘网;45、单向轴承;46、传动轮;47、皮带;48、楔形清理杆;49、太阳能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4]为了便于对蓄电池3进行存储以及散热,提高蓄电池3的使用安全性,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图2、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分布式储能系统,包括储能柜1,所述储能柜1的一侧安装有太阳能板49,所述太阳能板49与储能柜电1连接,所述储能柜1前后两侧均设有若干组开槽2,所述开槽2内均放置有蓄电池3,所述开槽2内侧顶部均安装有可调散热结构,所述可调散热结构与蓄电池3上表面接触,所述储能柜1的顶部设有出风散热结构,所述储能柜1的底部设有液冷散热结构,所述可调散热结构用于控制液冷散热结构。
[0025]在使用时,将若干组蓄电池3分别放入若干组开槽2内,依靠出风散热结构对开槽2内进行通风,以此便于对若干组开槽2内的蓄电池3进行散热,提高使用安全性;
依靠可调散热结构接通液冷散热结构,依靠液冷散热结构进一步的对蓄电池3进行散热,以此进一步的提高蓄电池3的散热效果,保证蓄电池3的使用安全性。
[0026]为了便于对开槽2内放置的蓄电池3进行通风散热,示例性的,如图1、图3、图4、图7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所述出风散热结构包括开设在储能柜1上表面出风槽4,所述出风槽4为竖直设置,所述开槽2的内壁均设有出风孔5,所述出风孔5与出风槽4连通;
所述储能柜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出风窗6,所述出风窗6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双轴电机7,所述双轴电机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扇叶9,所述双轴电机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0,所述液冷散热结构与第一齿轮10啮合传动。
[0027]在使用时,将若干组蓄电池3分别放入若干组开槽2内,打开双轴电机7,依靠双轴电机7带动扇叶9转动,扇叶9转动时,依靠出风孔5与出风槽4的连通,从而对开槽2内放置的蓄电池3进行通风散热,同时依靠出风窗6便于通过扇叶9转动将开槽2内的气体排出;
当开槽2内的蓄电池3温度较高时,依靠可调散热结构接通液冷散热结构,同时依靠第一齿轮10与液冷散热结构传动,以此便于通过液冷散热结构进一步的提高对蓄电池3的散热效果。
[0028]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对蓄电池3的散热效果,示例性的,如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所述液冷散热结构包括储水箱11,所述储水箱11的上表面设有注水接头12,所述储水箱11埋设在地下,所述储水箱11内连通有竖直设置的出水管13以及回水管14,所述出水管13、回水管14均穿过储能柜1并位于出风槽4内;
所述出水管13、回水管14的顶端封闭,所述出水管13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5,所述第一转轴15的上端穿过出水管13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6,所述第二齿轮16与第一齿轮10一侧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转轴15远离第二齿轮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一叶轮17;所述回水管14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8,所述第二转轴18的上端穿过回水管14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9,所述第三齿轮19与第一齿轮10一侧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转轴18远离第三齿轮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二叶轮20;
所述出水管13的外侧连通有若干组水平设置的第一连通管21,所述第一连通管21通过管路分别与若干组可调散热结构连通,所述回水管14的外侧连通有若干组水平设置的第二连通管22,所述第二连通管22通过管路分别与若干组可调散热结构连通。
[0029]在使用时,依靠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6啮合传动,第二齿轮16转动时带动第一转轴15转动,第一转轴15转动时带动第一叶轮17转动,依靠第一叶轮17转动时产生的抽吸效果,将储水箱11内的水体抽入出水管13内,水体进入到出水管13内时,水体进入到若干组第一连通管21内,并依靠管路进入到可调散热结构内,并以此对可调散热结构进行散热,同时依靠可调散热结构对开槽2的蓄电池3进行散热,以此进一步的提高蓄电池3的散热效果;
当水体进入到可调散热结构内后,随着水体在可调散热结构内移动,当水体移动到一定位置后,水体通过管路以及第二连通管22进入回水管14内,并通过回水管14再次进入到储水箱11内,以此通过水体的循环来提高蓄电池3散热效果;
当水体通过管路以及第二连通管22进入回水管14内,依靠第一齿轮10与第三齿轮19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二转轴18转动,第二转轴18转动时带动第二叶轮20转动,第二叶轮20转动时便于将回水管14内的水体排入至储水箱11内,进一步的提高使用稳定性以及便捷性;
通过将储水箱11埋设在地下可以减少地面空间占用,同时由于地下温度较低,可以便于对储水箱11内的水体进行降温,以此进一步的提高对蓄电池3的散热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第一叶轮17转动时产生抽吸效果,第二叶轮20转动时将回水管14内的水体输送至储水箱11内。
[0030]为了便于对散热板23进行降温,示例性的,如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所述可调散热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开槽2内侧的散热板23,所述散热板23的下表面与蓄电池3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散热板23内部设有迂回通道24,所述散热板23靠近出风孔5的一侧设有进液接头25以及出液接头26,所述进液接头25以及出液接头26均与迂回通道24连通,所述进液接头25通过管路与第一连通管21连通,所述出液接头26通过管路与第二连通管22连通。
[0031]在使用时,当蓄电池3温度较高时接通迂回通道24,此时依靠第一叶轮17转动将储水箱11内的水体通过第一连通管21、管路、进液接头25输送至迂回通道24内,并以此对散热板23进行散热,依靠散热板23与蓄电池3的接触,以此便于通过散热板23对蓄电池3进行散热,提高蓄电池3的使用安全性;
当迂回通道24内的水体移动到一定位置后,水体通过出液接头26、管路、第二连通管22进入到回水管14内,以此便于将水体再次输送至储水箱11内,依靠水体的循环来对散热板23进行降温,提高蓄电池3使用安全性。
[0032]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开槽2内的空气流通效果,示例性的,如图4、图5、图6、图7、图8、图10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所述散热板23远离出风孔5的一侧设有水平设置的活塞筒27,所述活塞筒27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28,所述活塞板28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活塞杆29,所述活塞杆29的两端均穿过活塞筒27并与活塞筒27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散热板23靠近活塞杆29的一侧安装有阀门30,所述迂回通道24与阀门30连通,所述活塞杆29与阀门30挤压接触,所述活塞板28远离阀门30的一侧与活塞筒27内壁之间填充有热膨胀流体,所述活塞板28靠近阀门30的一侧与活塞筒27内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31,所述活塞筒27的下表面与蓄电池3上表面接触;
所述活塞杆29远离阀门3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齿条32,所述第一齿条32位于活塞杆29的上表面,所述开槽2远离出风孔5的一侧均可拆卸连接有通风调节结构以及防尘结构,所述通风调节结构以及防尘结构均通过第一齿条32驱动。
[0033]在使用时,依靠活塞筒27与蓄电池3的接触,使蓄电池3的热量能传递到活塞筒27,当蓄电池3温度较高时带动对应的活塞筒27内的热膨胀流体膨胀,热膨胀流体膨胀时挤压活塞板28并带动活塞板28移动,活塞板28移动时带动活塞杆29同步移动并挤压复位弹簧31蓄力,当活塞杆29移动时挤压活塞杆29一端的阀门30,并在阀门30被挤压到一定程度后接通迂回通道24,此时水体通过管路进入到迂回通道24内,依靠水体的循环以及散热板23,可以提高蓄电池3的散热效率;
当活塞板28带动活塞杆29移动时,驱动通风调节结构以及防尘结构,依靠防尘结构可以防止杂质等进入到开槽2内,同时依靠通风调节结构可以调节通风效率,以此便于扇叶9在驱动时,进一步的提高开槽2内的空气流通效果,以此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率;
当蓄电池3的温度降低后,此时热膨胀流体收缩,依靠复位弹簧31的复位效果带动活塞杆29复位移动,活塞杆29复位移动时阀门30自动复位并关闭迂回通道24,此时水体不再进入到迂回通道24内,以此便于根据不同开槽2内的蓄电池3温度不同,来自动开启迂回通道24,便于通过散热板23进一步的提高蓄电池3的散热效率。
[0034]为了驱动调节板36下移,示例性的,如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所述通风调节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开槽2远离出风孔5一侧的出风板33,所述出风板33上设有若干组第一开孔34,所述出风板33的下端与开槽2可拆卸连接,所述开槽2内设有滑动槽35,所述滑动槽35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板36,所述调节板36与出风板33远离出风孔5的一侧滑动接触,所述调节板36上设有若干组第二开孔37,所述第二开孔37初始状态下与第一开孔34交错;
所述开槽2内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输出轴38,所述输出轴3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39、第二驱动齿轮40,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9的直径小于第二驱动齿轮40的直径,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9与第一齿条32啮合传动,所述调节板36靠近出风板33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齿条41,所述第二齿条41与第二驱动齿轮40啮合传动。
[0035]在使用时,热膨胀流体挤压活塞板28带动活塞杆29移动时,活塞杆29一端的第一齿条32与第一驱动齿轮39啮合传动,并带动输出轴38转动,输出轴38转动时带动第二驱动齿轮40转动,第二驱动齿轮40转动时与调节板36上的第二齿条41啮合传动,并带动调节板36下移,当调节板36下移到一定位置后,此时第二出风孔5与第一出风孔5不再交错,以此提高开槽2的进风效果,便于扇叶9在驱动时进一步的提高开槽2内的空气流通效果,以此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率;
当热膨胀流体收缩时,依靠复位弹簧31的复位效果驱动活塞板28以及活塞杆29复位移动,活塞杆29复位移动时,再次依靠第一齿条32与第一驱动齿轮39啮合传动以及第二驱动齿轮40与第二齿条41啮合传动,带动调节板36上移并恢复至初始状态,使第二开孔37再次与第一开孔34交错;
需要指出的是,在活塞杆29移动时首先使第二开孔37和第一开孔34连通,从而保证前期开槽2内的通风效果,之后随着活塞杆29继续阀门30便可以接通迂回管路。
[0036]为了保证蓄电池3的散热效果,示例性的,如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所述防尘结构包括与开槽2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一辅助辊42、第二辅助辊43,所述第二辅助辊43位于第一辅助辊42的下方,所述第一辅助辊42与第二辅助辊43上绕设有防尘网44,所述输出轴38上固定连接有单向轴承45,所述单向轴承45外侧固定连接有传动轮46,所述第一辅助辊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带轮,所述传动轮46与传动带轮之间通过皮带47传动,所述防尘网44在第一辅助辊42的带动下转动。
[0037]在使用时,当热膨胀流体挤压活塞板28带动活塞杆29移动时,活塞杆29一端的第一齿条32与第一驱动齿轮39啮合传动,并带动输出轴38转动,输出轴38转动时依靠单向轴承45带动传动轮46转动,传动轮46转动时依靠皮带47以及传动带轮驱动第一辅助辊42转动,第一辅助辊42以及第二辅助辊43带动防尘网44进行移动,以此便于保证开槽2的空气流通性,防止防尘网44上附着的杂质造成空气无法进入到开槽2内,从而影响蓄电池3的散热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当复位弹簧31驱动活塞板28以及活塞杆29复位移动时,带动输出轴38反向转动,输出轴38反向转动时无法通过单向轴承45驱动传动轮46反向转动,只有当热膨胀流体膨胀挤压活塞板28带动活塞杆29移动时,才可以驱动粉尘网进行移动更换,以此保证防尘网44的防护效果以及开槽2的空气流通性。
[0038]为了便于对防尘网44的表面进行清理,示例性的,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所述储能柜1的外侧设有若干组楔形清理杆48,所述楔形清理杆48与防尘网44的外侧挤压接触。
[0039]在使用时,当热膨胀流体膨胀挤压活塞板28带动活塞杆29移动时,带动输出轴38转动,输出轴38转动时依靠单向轴承45带动传动轮46转动,传动轮46转动时依靠皮带47以及传动带轮驱动第一辅助辊42转动,第一辅助辊42转动时带动防尘网44进行移动,防尘网44移动时,防尘网44外侧与楔形清理杆48挤压接触,并依靠楔形清理杆48对防尘网44的表面进行清理,以此进一步的提高防尘网44的过滤效果以及提高防尘网44的空气流通性。
[0040]本发明在使用时,将若干组蓄电池3分别放入若干组开槽2内,当开槽2内的蓄电池3温度升高时,依靠活塞筒27与蓄电池3的接触,使蓄电池3的热量能传递到活塞筒27,以此使对应的活塞筒27内的热膨胀流体膨胀,热膨胀流体挤压活塞板28带动活塞杆29移动时,活塞杆29一端的第一齿条32与第一驱动齿轮39啮合传动,并带动输出轴38转动,输出轴38转动时带动第二驱动齿轮40转动,第二驱动齿轮40转动时与调节板36上的第二齿条41啮合传动,并带动调节板36下移,当调节板36下移到一定位置后,此时第二出风孔5与第一出风孔5不再交错,以此提高开槽2的进风效果,便于扇叶9在驱动时进一步的提高开槽2内的空气流通效果,以此提高蓄电池3的散热效率;
当开槽2内的蓄电池3温度较高时,热膨胀流体膨胀时进一步的挤压活塞板28并带动活塞板28移动,活塞板28移动时带动活塞杆29同步移动并挤压复位弹簧31蓄力,当活塞杆29移动时挤压活塞杆29一端的阀门30,并在阀门30被挤压到一定程度后接通迂回通道24,依靠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6啮合传动,第二齿轮16转动时带动第一转轴15转动,第一转轴15转动时带动第一叶轮17转动,依靠第一叶轮17转动时产生的抽吸效果,将储水箱11内的水体抽入出水管13内,水体进入到出水管13内时,水体进入到若干组第一连通管21内,并依靠管路进入到迂回通道24内,当水体进入到散热板23内后,同时依靠散热板23对开槽2的蓄电池3进行散热,以此进一步的提高蓄电池3的散热效果;
随着水体在散热板23内移动,当水体移动到一定位置后,水体通过管路以及第二连通管22进入回水管14内,并通过回水管14再次进入到储水箱11内,以此通过水体的循环来提高蓄电池3散热效果,依靠水体的循环以及散热板23,可以提高蓄电池3的散热效率,水体通过管路以及第二连通管22进入回水管14内,依靠第一齿轮10与第三齿轮19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二转轴18转动,第二转轴18转动时带动第二叶轮20转动,第二叶轮20转动时便于将回水管14内的水体排入至储水箱11内,进一步的提高使用稳定性以及便捷性;
当热膨胀流体挤压活塞板28带动活塞杆29移动时,活塞杆29一端的第一齿条32与第一驱动齿轮39啮合传动,并带动输出轴38转动,输出轴38转动时依靠单向轴承45带动传动轮46转动,传动轮46转动时依靠皮带47以及传动带轮驱动第一辅助辊42转动,第一辅助辊42以及第二辅助辊43带动防尘网44进行移动,防尘网44移动时,防尘网44外侧与楔形清理杆48挤压接触,并依靠楔形清理杆48对防尘网44的表面进行清理,以此进一步的提高防尘网44的过滤效果以及提高防尘网44的空气流通性,防止防尘网44上附着的杂质造成空气无法进入到开槽2内,从而影响蓄电池3的散热效果;
当蓄电池3的温度降低后,此时热膨胀流体收缩,依靠复位弹簧31的复位效果带动活塞杆29复位移动,活塞杆29复位移动时阀门30自动复位并关闭迂回通道24,此时水体不再进入到迂回通道24内,以此便于根据不同开槽2内的蓄电池3温度不同,来自动开启迂回通道24,便于通过散热板23进一步的提高蓄电池3的散热效率;活塞杆29复位移动时,再次依靠第一齿条32与第一驱动齿轮39啮合传动以及第二驱动齿轮40与第二齿条41啮合传动,带动调节板36上移并恢复至初始状态,使第二开孔37再次与第一开孔34交错。
[004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说明书附图(10)
声明:
“新能源分布式储能系统”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