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金属会议 >

> 冶金行业

> 部分报告题目汇总--“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九届学术会议”将于10月23-25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

部分报告题目汇总--“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九届学术会议”将于10月23-25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

4827 关联会议: 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九届学术会议
编辑:中冶有色网    2025-10-09 09:09:29
有色冶金作为冶金工程的重要分支,专注于有色金属(如稀土等)的提取、加工及材料化应用。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需求升级,有色冶金学科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信息技术、地质资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交叉与融合日益深化,推动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有色冶金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跨领域协同创新,以应对资源、环境与技术的多重挑战,支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创新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新科技、新要素和新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有色金属冶金相关领域的关键共性科学技术问题和关键装备研发,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加速推动形成新时代有色冶金新质生产力;由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 有色金属强化冶金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九届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10月23-25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

本届会议以“冶金材料学科交叉与融合”为主题,围绕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存在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结合国内外有色冶金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交流学术思想,展示最新成果,研讨相关领域和行业科技协同创新思路。通过召开本次会议,将为推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规模和地位,加强相关企业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做出巨大贡献。

希望各相关单位积极组织参加!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承办单位
有色金属强化冶金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锌业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会议组织

名誉主席
邱定蕃、贾明星

大会主席
柴立元、曲胜利

执行主席
董准勤、高焕芝

秘书长
邹   琳、刘   恢

会议顾问委员会
刘业翔 中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定蕃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季麟 郑州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文海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冠周 中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段   宁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桂卫华 中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小卫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院院士
聂祚仁 北京工业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柴立元 天津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姜   涛 中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跃民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福成 华北理工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中伟 中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会议组织委员会

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主   任:
柴立元

副主任:
崔旭东、郭学益、韩   龙、黄长庚、
焦树强、林泓富、刘朗明、倪红卫、
曲胜利、谭荣和、涂东阳、王   华、
王   强、吴润华、杨   斌、喻   鸿、
赵晓晨、朱庆山

会议学术委员会

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主   任:
黄小卫

副主任:
车小奎、陈开斌、杜冬云、李会泉
李   劼、梁学民、廖春发、罗仙平
马文会、齐   涛、邱廷省、邱显扬、
苏向东、孙   伟、孙占学、王成彦、
王海北、王快社、魏世忠、徐盛明、
徐志峰、杨   斌、张廷安、张一敏、
朱庆山、曾   英、胥福顺、郑诗礼、
邹来昌

委  员:
包申旭、曹洪杨、陈永强、董   良、
董   鹏、豆志河、冯宗玉、韩桂洪、
何占伟、胡鸿飞、赖延清、李存兄、
李兰杰、李林波、梁学民、刘风琴、
刘付朋、刘   恢、刘牡丹、刘   涛、
刘万超、吕学伟、马保中、闵小波、
潘晓林、全学军、田庆华、王亲猛、
王瑞祥、王兆文、王   志、温建康、
伍永福、席晓丽、肖春桥、徐宝强、
颜非亚、杨洪英、杨绍利、张贵清、
张深根(待增)......

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
2025年10月23-25日(23日全天报到,24-25日会议交流)

会议地点
山东省·烟台市

部分报告题目汇总
排名不分先后,最终结果以大会议程为准
1 、待定 柴立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大学
2 、新能源战略矿产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 王海北 正高级工程师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3 、二次资源材料化地聚物关键技术与发展 张一敏 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4 、关于循环冶金的思考 张廷安 教授 东北大学
5 、有色金属冶金技术交叉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闵小波 教授/院长 中南大学
6 、低品位铜金资源生物冶金技术研究与应用 温建康 正高级工程师 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7 、铝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技术进展 刘万超 总经理 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8 、冶炼工艺在线智能分析技术进展 史烨弘 正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 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9 、电解铝应对碳压力的策略 颜非亚 正高级工程师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0 、含砷污酸及冶炼废水中COD的处理 杜冬云 教授 中南民族大学
11 、熔盐电解制备稀土金属及其合金研究进展  刘玉宝 正高级工程师/副院长 包头稀土研究院
12 、"有色金属冶金危废无害化高效处置与固废综合回收利用工艺综述和技术探讨" 崔旭东 正高级工程师 陕西锌业公司
13 、锆基MOFs材料表面改性及其在镓选择性回收中的应用 包申旭 教授/院长 武汉理工大学
14 、"有色金属高温冶炼渣热能与物质协同回收关键技术与装备" 王亲猛 教授/副院长 中南大学
15 、镨钕料液中铝的高效分离及大粒径镨钕氧化物制备研究 肖燕飞 教授/副院长 江西理工大学
16 、金属钠基二次电池高效界面构筑研究 刘山 教授/副院长 华北理工大学
17 、失效三元电池闪速提锂及特征污染物防控 刘付朋 教授/副院长 江西理工大学
18 、功能型负极材料制备及应用 李雪 教授/副院长 昆明理工大学
19 、废旧电池三元材料循环利用研究 童汇 教授/副院长 中南大学
20 、生物冶金 王军 教授/副院长 中南大学
21 、熔盐电解提取与纯化金属钒研究 宋建勋 教授/所长 郑州大学/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
22 、黄金尾矿过程减量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 李光胜 总经理 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选冶实验室分公司
23 、难处理资源生物提取研究与应用进展 尚鹤 正高级工程师 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24 、大规模综合提取阳极泥中贵金属 梁帅表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5 、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热解分离砷、硫工艺及机理研究 阮书锋 正高级工程师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6 、稀土冶炼工艺发展研究 马升峰 正高级工程师 包头稀土研究院
27 、铜锌强化冶炼技术大型化生产实践 吴晓松 正高级工程师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8 、离子型稀土矿绿色开采标准分析及环境解决方案 赵龙胜 正高级工程师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9 、湿法冶金废水金属回收及钠盐高值转化技术 张洋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30 、二次电池材料结构设计与界面电化学 王任衡 研究员 深圳大学
31 、高端铜材制备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付莹 研究员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32 、钙基矿物资源高值化加工与利用 刘磊 研究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3 、退役光伏组件层间分离研究进展 王东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34 、电解阳极泥与含溴高盐废水协同利用工艺及机理研究 张晓光 研究员 北京工业大学
35 、基于铈变价的有色金属清洁回收新工艺研究与实践 张绘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36 、铁矿电解法制备纯铁新技术 杨海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37 、铝产业集聚区减污降碳协同技术路径 乔琦 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38 、离子液体电沉积铝及工业应用 王倩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39 、基于杂质合金化区域熔炼提纯锗研究 许志鹏 教授/系副主任 中南大学
40 、铜冶炼过程碲的富集与高效分离研究 吴艳新 总工程师 济源豫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1 、绿色溶剂高效回收二次资源中稀土元素的研究 田国才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42 、含铷云母精矿中锂铷铯的协同提取 王成彦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43 、冶金行业多介质污染物协同资源化利用的思考 李凯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44 、材料服役评价助力有色行业高质量发展到思考 梁治国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45 、"铅阳极泥低温还原熔炼-真空蒸馏绿色提取有价金属" 孔令鑫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46 、真空碳热还原法制备金属镁研究进展 田阳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47 、绿色短流程提金理论与技术研究 贾菲菲 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48 、"赤泥协同多固废颗粒化-粉体化-材料化-全量化利用技术与应用" 刘晓明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49 、能源金属选择性萃取剂及萃取分离新技术 张贵清 教授 中南大学
50、湿法冶金过程超声强化机理及应用 夏洪应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51 、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回收利用研究进展 董鹏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52 、"碳质金矿与直浸氰化尾渣协同焙烧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宋永辉 教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3 、固体铁源对含砷污酸常压固砷机理研究 祁先进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54 、光伏固废中有价金属资源的高值化回收利用研究 伍继君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55 、废旧锂电材料共晶盐修复再生研究进展 刘建文 教授 湖北大学
56 、有色金属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 张翔 教授 黄河科技学院
57 、石英砂尾矿的高效应用研究 汪徐春 教授 安徽科技学院
58 、有色冶炼烟气中气态砷汞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刘志楼 教授 江西理工大学
59 、智能铝电解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张红亮 教授 中南大学
60 、有色金属硫卤化物材料化冶金制备技术与性能研究 刘芳洋 教授 中南大学
61 、退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升级循环与再生过程研究 陈湘萍 教授 湖南师范大学
62 、牵住大修渣/炭渣/铝灰增值利用的牛鼻子 陈喜平 教授 郑州大学
63 、"硫化砷渣大宗减量与白烟尘全量化利用新技术开发及应用" 李存兄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64 、硫代硫酸浸金液中金的回收研究 字富庭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65 、泡沫提取冶金技术进展 韩桂洪 教授 郑州大学
66 、冶金炉气资源化利用技术探索 李孔斋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67 、氧化铝生产脱硅理论研究及应用 潘晓林 教授 东北大学
68 、复杂锑金资源绿色选冶关键技术 马保中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69 、红土矿高镍锍湿法冶金技术及发展 李栋 教授 中南大学
70 、含汞酸泥选择性短流程提汞、硒研究 杨坤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71 、"分子识别吸附剂从复杂溶液中高效分离有价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刘杰 教授 青岛理工大学
72 、褐煤中锗的赋存形态与选择性提取 李鹏 教授 郑州大学
73 、基于分子识别的铂族金属选择性分离与提取 赵卓 教授 安徽工业大学
74 、多源固废协同资源化研究进展 李彬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75 、稀土熔盐电解新槽型开发与应用 伍永福 教授 内蒙古科技大学
76 、黄金等战略性金属资源绿色高效利用 徐斌 教授 中南大学
77 、有色冶金级联反应器关联耦合建模与协同优化 谢世文 教授 中南大学
78 、我国高纯石英资源及提纯制备技术 杨思原 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79 、"铜烟灰资源化过程中有价元素深度分离与金属砷高效制备技术" 田磊 教授 江西理工大学
80 、"耦合作用下共伴生有色金属加压浸出传递动力学研究" 谢刚 教授 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81 、低浓度复杂溶液非平衡萃取分离与富集研究进展 黄焜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82 、炉窑烟气高效分离与碳氮硫增值循环关键技术研究 瞿广飞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83 、从提取冶金到金属高纯化 田庆华 教授 中南大学
84 、铅锑合金一步电解提锑技术研究 林艳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85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解析 杨绍利 教授 攀枝花学院
86 、有色金属火法冶炼终点智能控制技术及应用 徐建新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87 、冶金含硫固废资源化高质利用研究 王庆伟 教授 中南大学
88 、微波过程强化技术在复杂锑组元分离提纯中的应用研究 刘晨辉 教授 云南民族大学
89 、硅热法镁渣绿色资源化利用技术 刘燕 教授 东北大学
90 、磷矿伴生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周芳 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
91 、双联炉连续炼铜过程渣型调控及关键杂质分配技术 侯彦青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92 、尾矿库溃坝泥砂流演进过程与溃后影响分析 王光进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93 、"高效节能的气态膜法废水脱氨技术应用于有色金属资源回收行业" 秦英杰 外籍教授 天津大学
94 、"郴州市典型工业固废协同清洁利用成套技术体系构建与研发" 李二平 特聘教授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95 、DRT方法在电化学冶金中的应用 卢洋 特聘教授 中南大学
96 、铁基固废低碳绿色处置有色金属冶炼含砷污酸技术研究 李永奎 特聘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97 、氢梯级还原法低温制备FeCoNiCu高熵合金 董朝望 特聘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98 、典型金属冶炼渣环境材料化安全利用技术 蓝际荣 助理教授 香港大学
99 、种子分解控制技术及管道化分解生产运行实践 柳健康 技术顾问 广西腾威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100 、绿色低碳冶炼三废资源化综合治理技术与应用 童彦杰 高级工程师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101 、"工艺矿物学检测通用化平台BPMA及其在稀贵稀散金属检测领域的应用" 王清 高级工程师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02 、"大尺寸增材制造零件用高流动性铝合金粉末的研制与应用" 郭文倩 高级工程师 有研增材技术有限公司
103 、深海多金属结核有价金属提取新工艺 施善林 高级工程师 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104 、航空发动机新型环境障涂层 张小锋 副主任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热喷涂研究中心
105 、废磷酸铁锂短流程处理与再生利用 黄国勇 教授/副院长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06 、人造岗石废渣协同钒铬渣焙烧及酸浸分离钒铬研究 瞿金为 副研究员 贺州学院
107 、"具有铝铁离子分离性能的耐酸纳滤膜在冶金固废浸出液中的应用探究" 宋伟杰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108 、熔盐电解一步提取硒/碲进展 涂继国 副研究员 北京科技大学
109 、稀有金属碳化物绿色合成及利用研究 吕泽鹏 副教授 郑州大学
110 、转炉渣与 LF渣制备胶凝性材料基础研究 李文博 副教授 攀枝花学院
111 、"攀西大宗工业固废在土木工程中的负碳资源化利用成套关键技术及应用" 汪杰 副教授 攀枝花学院
112 、拜耳母液中钒/镓选择性分离的基础研究 张伟光 副教授 桂林理工大学
113 、多孔磁性介质气固分选流态化流动过程强化研究 周晨阳 副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
114 、底吹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及其强化冶炼机理 廖金发 副教授 江西理工大学
115 、工业废石膏中高活性硫钙组转化分离及应用 吴丰辉 副教授 攀枝花学院
116 、内蒙古低品位铌矿定向调控制备富铌矿的工艺研究 文明 副教授 内蒙古科技大学
117 、基于氰化尾渣为铁源制备铁化工产品的研究 党晓娥 副教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18 、"镁铝双层金属氧化物对工业硫酸锌溶液中氟离子的吸附研究" 唐洋洋 副教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19 、"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在地下水去污和资源回收方面的研究进展" 李咏梅 副教授 南华大学
120 、"用碳化硅惰性(半惰性)阳极替代碳素阳极电解铝研究现状" 雷远清 副教授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121 、"pH响应型微乳液构筑策略及其在离子回收中的应用研究" 张凌 副教授 郑州大学
122 、"面向稀溶液体系的螯合材料构建与镓离子定向提取机制研究" 滕道光 副教授 郑州大学
123 、氨基酸类捕收剂的设计与浮选性能研究 马鑫 副教授 中南大学
124 、有色冶金烟气汞污染控制 沈锋华 副教授 中南大学
125 、锌冶炼渣高值化综合回收利用工艺研究 毛莹博 副教授 红河学院
126 、稀土提取技术的发展 张晓伟 副教授 内蒙古科技大学
127 、高性能铝合金结构-功能一体化激光增材制造 王洪泽 长聘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128 、"热解驱动白云鄂博混合稀土矿中氟碳铈矿与独居石分选及强化浸出研究" 李健飞 校聘副教授 内蒙古科技大学
129 、仿生多肽在关键金属分离富集领域的研究进展 张梦云 校聘副教授 河南科技大学
130 、红土镍矿直接还原磁选技术研究 吴世超 特聘副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131 、钛合金组织性能电磁调控技术 马瑞 特聘副教授 内蒙古科技大学
132 、"难选铜矿的春天:STs湿法冶金工艺点亮轻资产投资铜工业产业链" 王养利 部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铜矿湿法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133 、铜冶炼渣选矿智能化生产实践 张兆雄 工程师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
134 、废旧印刷电路板中金属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 陈云龙 讲师 昆明理工大学
135 、"赤泥与硫酸渣耦合作用下铁资源回收及制备充填材料性能演化研究" 赵永强 讲师 山东科技大学
136 、铜熔炼渣和铬铁矿协同冶炼低镍不锈钢中间合金 谢岁 讲师 江西理工大学
137 、废旧稀土荧光粉电化学还原回收稀土元素研究 谢博毅 讲师 江西理工大学
138 、生物浸出技术在有色金属冶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佳峰 讲师 中国矿业大学
139 、"Sm3+离子在NaCl-KCI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和热力学性质" 黄义鹏 讲师 江西理工大学
140 、富氧顶吹铜熔炼反应机理与过程强化研究 王松松 讲师 中南大学
141 、"工业尺度侧吹熔炼炉中气-渣-锍多相运动及气泡动力学特性研究" 万章豪 讲师 江西理工大学
142 、"含油污泥焚烧灰渣制备微晶玻璃及其重金属固化机理研究" 杨一博 博士研究生 北京工业大学
143 、金属电沉积过程中气泡的影响 夏国峰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144 、镍冶炼升温过程中熔剂溶解的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曹赓 博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45 、基于联合感知与协同自适应迁移的熔炉炉节能控制方法 钞志明 博士 中南大学
146 、不同成因辉锑矿浮游性差异及机理研究 代启航 研究生 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147 、废铅膏低温熔炼综合回收金属铅工艺研究 徐骠 硕士研究生 江西理工大学
148 、低阶煤热风振动耦合干燥特性及能效研究 周运洪 硕士研究生 中国矿业大学
149 、振动干燥过程末煤颗粒运动特性及干燥实验研究 吴承源 硕士研究生 中国矿业大学
150 、风光绿电驱动下非稳态金属电沉积技术发展 刘书芳 硕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151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可再生能源与储能体系的协同发展:挑战、路径与政策启示" 李宁 硕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152 、碱性水热条件下煤矸石中活性硅的生成转化机制 崔智勇 硕士 中国矿业大学
报告陆续增加中……

专题分会场设置

第一分会场:选冶联合与绿色提取专题会场;

分会主席:韩桂洪、李   鹏、马   鑫
主题(包含但不限于):矿物加工技术;选冶新技术与装备;生物冶金;化学药剂与应用;

第二分会场:重(贵)金属冶金技术专题会场;

分会主席:崔旭东、梁帅表、赵   卓、徐   斌、张   绘
主题(包含但不限于):铜、黄金、白银稀贵金属、铅锌、铋锑冶金技术与装备;

第三分会场:轻金属冶金与节能减排专题会场;

分会主席:刘万超、颜非亚、吕国志
主题(包含但不限于):氧化铝、电解铝、镁钛冶金;轻金属冶金装备与智能工厂建设;铝灰及大修渣回收与利用;节能降耗;

第四分会场:稀有、稀土金属冶金专题会场;

分会主席:冯宗玉、豆志河、刘   涛、王   东、肖燕飞、宋建勋、涂继国、黄   焜
主题(包含但不限于):钨钼、钒钛、锆铪、铀资源分离提取;稀土绿色化学;稀土湿法冶金;稀土火法冶金;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

第五分会场:高纯金属材料与制程专题会场;

分会主席:杨海涛、付   莹 、许志鹏
主题(包含但不限于):高纯金属材料的应用及发展现状、提取与深度分离纯化、金属材料制备与应用;

第六分会场:有色金属冶金减污降碳专题会场;

分会主席:闵小波、刘志楼、沈锋华
主题(包含但不限于):有色冶金废水处理及资源化;有色冶金烟气绿色低碳排放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有价金属回收;有色金属污染场地治理;

第七分会场:固废资源化与循环利用专题会场;

分会主席:王亲猛、汪徐春、张晓光、王晨晔、刘   燕、刘   磊、李光胜、毛莹博
主题(包含但不限于):矿产资源尾渣处理;有色冶金废渣;有机固废;稀贵金属提取;再生金属;赤泥综合利用;

第八分会场:能源金属冶金技术与回收专题会场;

分会主席:朱兆武、 刘付朋、童   汇、纪志永、施善林
主题(包含但不限于):含锂(锂矿石、盐湖锂)资源提取;锂、镍、钴、锰资源高效利用及三元材料制备与回收;

第九分会场:有色金属冶金优秀青年专题会场;

分会主席:陈湘萍、谢博毅、吕泽鹏 、王   坤
主题(包含但不限于):优秀青年人才在有色冶金领域的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

征文内容、会议主题及投稿方向
1.有色金属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思路与新方向;
2.有色冶金基础理论;
3.有色金属低碳冶金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成果;
4.有色冶金材料学科交叉与融合;
5.有色冶金固废资源化;
6.有色冶金资源循环;
7.有色冶金高端产品制造;
8.有色冶金减污降碳与污染控制;
9.有色冶金与环境保护;
10.有色冶金节能减排;
11.有色冶金测试技术和仪器仪表
12.大数据、5G、人工智能、虚拟VR、云平台技术的应用;
13.高效、节能、环保型冶金装备制造、工程实践及解决方案。

会议其它说明
1.会议由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会务组织工作。会议代表注册费2500元/人,在校学生凭学生证证收取1500元/人,该注册费包括会务、论文审稿、论文集出版、专家演讲资料费。

2.食宿安排:会议统一安排用餐,推荐协议酒店入住,费用自理。

3.为推动有色金属冶金领域的创新发展,欢迎国内外相关单位及机构支持、赞助本次会议。我们将以在会议论文集上刊登广告、会场提供小型展位等多种形式宣传支持、赞助单位,为支持、赞助单位提供扩大市场、拓展业务良机。

4.欢迎各相关单位申请联合主办、协办、支持本次大会及组织相关分会场。

5.已公开发表的论文,组委会只收录摘要,择优推荐在会议上进行报告交流;同时摘要编入会议文集,但是全文不会编入论文集,论文请发送邮箱至ysjinshu@china-mcc.com,论文截稿日期为10月14日。

6.收款账户:
户 名: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北辛安支行
账 号:0200 2218 1920 0009 678

注 :汇款请注明 有色冶金会议-姓名-单位名称

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罗扬
手机:13810657840
电话:010-88793500转801
传真:010-88796961
邮箱:ysjinshu@china-mcc.com
网址:www.china-mcc.com

         
我要参与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设备推荐
展开更多 +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评论 (0条)

200/200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报名参会

广西 - 桂林
2025年11月07日 ~ 09日
云南 - 昆明
2025年11月14日 ~ 16日
湖南 - 长沙
2025年11月14日 ~ 16日
河南 - 焦作
2025年11月21日 ~ 23日

最新报道
更多+

赤泥综合利用研究报告2025
推广

热门报告下载
更多+

中工矿业
宣传

热门报道
更多+

推荐企业
更多+

2025(第二届)碳基材料大会
推广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