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有色技术网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金属会议 >

> 材料行业

> 揭秘!“高性能光/电催化材料”分会场神秘嘉宾及报告揭晓!

揭秘!“高性能光/电催化材料”分会场神秘嘉宾及报告揭晓!

2092 关联会议:第三届全国钒钛资源与储能科技大会暨Wiley旗下《Battery Energy》期刊创刊高端国际会议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2022-07-29 11:07:16

第三届全国钒钛资源与储能科技大会•暨Wiley旗下《Battery Energy》期刊创刊国际会议

由苏州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西京学院、苏州大学、中冶有色技术平台联合主办,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eScience编辑部、Wiley出版集团协办,苏州科技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新能源电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钒钛资源与储能科技大会•暨Wiley旗下《Battery Energy》期刊创刊国际会议”将于2022年8月23-25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

分会主席
焦丽芳 教授
焦丽芳 教授
南开大学
报告题目:电解水制氢与双碳战略
个人简介
焦丽芳,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家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需求,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储存与转化。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能源的高效储存与电催化转化:设计合成高性能锂/钠/钾离子电池关键电极材料,揭示新材料储能机制,构建规模储能电池;设计开发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选择性强的廉价电催化水分解催化剂,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间歇式能源转化的低压“弃电”进行电催化水分解制氢技术。在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Nano Lett.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被他人引用14000余次,h-index为65.
刘健 研究员
刘健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报告题目:基于纳米反应器空间限域电极材料的高比能金属硫电池
个人简介
刘健,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2009-2013年先后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及澳大利亚基金委资助在澳大利亚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研究员究所,昆士兰大学工作。2013年被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聘为讲师;2014年晋升为高级讲师。2017年7月至今,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聘为研究员,任研究组组长,从事纳米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在能源、催化等相关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
迄今在Nature Mater.,Nature Commun.,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Mater. Today,Chem. Soc. Rev.,Energy Environ. Sci.,Natl. Sci. Rev.等刊物发表正式论文240余篇,所发表论文被SCI引用超过 19100余次,H因子为62,其中20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入选2018-2021年科睿唯安高引作者。受邀为CRC Press编写“Mesoporous Materials for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专著一本。2018年5月开始担任ELSEVIER旗下“Materials Today”旗舰期刊“Materials Today Sustainability”主编、2019年9月开始担任Frontiers系列杂志“Frontiers in Nanotechnology”纳米材料领域主编、2020年受邀担任《催化学报》青年编委、2021年任《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国家科学评论》NSR材料学科编委。曾获得第14届国际催化大会青年科学家奖,英国皇家化学会旗下杂志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7 新锐科学家等多项奖励。2017年入选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18年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同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千”层次,2020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21年获得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国际先进材料学会奖章、VEBLEO Fellow Award等奖项。

报告嘉宾
郑耿锋 教授
郑耿锋 教授
复旦大学
报告题目:调控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线性关系
个人简介
郑耿锋,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化学会青委会委员。2000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2007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西北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0年起在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与化学系工作。从事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碳基能源化学催化的研究。曾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宝钢基金会优秀教师奖、教育部拔尖计划优秀导师奖、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Nano Research Young Innovators Award in NanoEnergy等荣誉。兼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的副主编、中国侨联青委会委员、中国科协英才计划学科导师等。
邹应萍 教授
邹应萍 教授
中南大学
报告题目:A-DA'D-A型小分子受体光伏材料
个人简介
邹应萍,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负责人。
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08年至今中南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4年晋升教授。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2008-2010年)和美国斯坦福大学(2012-2013年)从事博士后/访问研究。曾获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中国化学会青委会菁青化学卓越奖,国家四青人才和湖南省青年科技奖。入选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和Science China Chemistry 新锐科学家(2020), 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2021),英国皇家学会TOP 1%中国高被引作者(2021)。
近年来,独辟蹊径地在A-D-A结构受体的中心D稠环结构中引入缺电子核构成新型的DA’D中心稠环单元,合成了一系列A-DA’D-A结构的Y6系列受体光伏材料。Y6系列受体的使用将有机太阳电池的效率从12~14%的水平提升到15~19%的水平,对有机太阳电池效率进一步的快速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开发表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相关SCI论文28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作者在Nat. Photon., Joule, Energy Environ. Sci, Chem, Nat.Commun, J.Am.Chem.Soc, 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170余篇。引用14000余次,H指数为56。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开发的受体材料已被海内外三十余家公司生产/销售。国内外重要会议上作大会/主旨/邀请报告40余次。指导的研究生中8人次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
担任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能源化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担任<<Organic Electronics >>副编辑; <<Synthetic Metals >>顾问编委;<<高分子通报>>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编委。
刘岗 研究员/副所长
刘岗 研究员/副所长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报告题目:分解水制氢用钛基光催化材料
个人简介
刘岗,现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2017-2021年)。
200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材料物理专业,2009年在中科院金属所获材料学博士学位, 随后留所工作。一直致力于太阳能光催化材料研究,发表论文16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2.7万次,获授权专利24项。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以及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等十余项。曾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十余项学术奖励。担任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J PhysEnergy, Fundamental Research等期刊的学术编辑、编委等。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委会副主任。
李彦光 教授
李彦光 教授
苏州大学
报告题目: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材料和器件设计开发
个人简介
李彦光教授于2005年获得复旦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化学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3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9月入职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为电催化和光催化。到目前为止,发表论文150余篇,论文总引用次数4万多次。入选2017-2021年中国和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化学、材料),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电化学青年奖等奖项。
高敏锐 教授
高敏锐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题目:碱性膜燃料电池电极催化材料
个人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1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俞书宏院士。2012年至2016年先后在美国特拉华大学、阿贡国家实验室和德国马普协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中科院考核优秀)。
研究方向是基于无机纳米材料结构的可控合成及优化,实现可持续电能在洁净氢以及高附加值燃料分子中的高效、廉价存储及转换。近五年已发表30篇通讯作者论文,包含7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5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8篇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3篇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曾获中国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青年教师事业奖(2021)、Energy & Fuels Rising Star(2021)、中国新锐科技人物(2020)、RSC JMCA emerging investigator(2020)、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18)、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2014)、中科院院长特别奖(2012)等奖励。现担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2020)。
张立学 教授
张立学 教授
青岛大学
报告题目:钴基电解水催化剂的表界面结构调控和性能优化
个人简介
张立学,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德国洪堡学者。主要从事能源电催化与材料电化学研究,已在国内外重要科技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被他引5200余次,h指数为40;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Catal.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9篇先后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先后入选ESI热点论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和青年基金(1项)、山东省属优青项目、山东省高校“青创科技计划”团队项目等。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2),指导研究生获2020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任《物理化学学报》等多个SCI期刊的青年编委,入选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
王得丽 教授
王得丽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电催化
个人简介
王得丽,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教育“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湖北省“化学化工青年创新奖”、中国表面工程协会“中表镀-安美特青年教师奖”。研究领域为新型电化学能源与环境材料的设计以及性能优化。在Nat. Mater.、JACS、Angew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9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湖北省科技晨光计划等项目。担任《中国化学快报》、《储能科学与技术》、《电化学》、《Nano Materials Science》《Energy&Fules》、《J.Phys Energy》杂志编委。
李亚飞 教授
李亚飞 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单原子催化剂CO2电化学还原选择性的理论探索
个人简介
李亚飞,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于重庆大学获得材料化学专业学士学位,2011年于南开大学获得无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美国波多黎各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10月起在南京师范大学开展独立研究工作。长期从低维能源材料的理论与计算研究工作,在Nat. Chem.、Nat. Catal.等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08篇,全部论文被他引14500次,个人h因子69,2019年起连续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2015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8年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李光琴 教授
李光琴 教授
中山大学
报告题目:MOF基材料与氢转化催化
个人简介
李光琴,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引进高层次青年人才、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一直致力于多孔功能材料的合成与氢能研究,主要包括:多孔配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制氢、储氢和加氢催化方面的应用。在Nat. Mater.、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CCS Chem.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30多篇,其中高被引4篇;已申请专利10余件。主持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曾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学术奖项包括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育志奖、京都府知事奖、日本配位化学会青年奖、中山大学芙兰奖教金、优秀研究生导师奖、物理化学奖等。担任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EEM)、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CL)等期刊青年编委。任中国留日同学会理事、广东省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省科技人才发展研究会会员、广东省欧美同学会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青年委员、中国颗粒学会功能材料与界面科学专业委员等。
葛君杰 教授
葛君杰 教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PEM氢电转换高效催化新体系
个人简介
葛君杰,教授, 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0年于长春应化所取得博士学位,2010-2015年先后于美国南卡莱罗纳大学和夏威夷自然能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于长春应化所获批中科院创新人才计划, 2022年6月入职中科大,任教授。近年来,在氢能与燃料电池研究领域,聚焦低/非贵金属催化研究,创制了酸体系制氢的催化局域结构共价键调控新策略;发现了酸体系M-N-C氧还原系列活性中心新结构并揭示了构效规律;首创了燃料电池发电过程中选择性消除CO的抗毒新路径,工作以通讯作者发表在Joule, PNAS, JACS,Nat.Commun.,Angew.Chem.,EES,Sci.Bull等。
韩晓鹏 特聘研究员
韩晓鹏 特聘研究员
天津大学
报告题目:高效廉价电催化材料设计制备及活性位解析调控
个人简介
韩晓鹏,天津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导。2010年在天津大学获学士学位,2015年在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陈军院士),2019-2020年在香港科技大学邵敏华教授课题组进行访问交流。主要从事能源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结构性能调控及器件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面上、青年,中国科协青年托举、装发快速扶持、天津市青年托举、天津市基金、企业委托技术开发等各类项目20余项;累计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70余篇,包括Adv. Mater.(10)、Angew. Chem. Int. Ed.(5)、Adv. Energy Mater.(8)等系列高水平论文;论文总被引11000余次,ESI高被引26篇,H因子56,授权发明专利15项,其中3项第一发明人专利已转化,并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兼任Front. Chem.期刊副主编,Sci. China Mater.、Rare Metals、Chin. Chem. Lett. Carbon Energy、 Acta Phys. Chim. Sin.等青年编委,连续两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获天津市青年科技优秀人才、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R5)、JMCA期刊新锐科学家,部分成果已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所属重点单位实现了验证和示范应用。
米万良 副教授
米万良 副教授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Amorphous TiO2 Supported Low Iridium Catalyst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with High Durability and Low Cost
个人简介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本硕博,现为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院专家,电解水制氢研究组组长,硕导,工学博士,副教授,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理事、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编委。发表期刊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10项。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开发,作为负责人主持多项中国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持完成中石化首套产氢量为30标方/小时的PEM电解制氢示范站,已稳定累计运行3000h以上,未衰减。单槽MW级PEM电解水制氢系统同步开发中。开发各类催化剂用于电解水制氢、天然气、甲醇、柴油重整、燃料电池催化剂等,主持完成PEM电解水制氢阳极催化剂开发和工业化量产,完成大面积均一化PEM电解水膜电极开发,性能达国内领先水平。参与完成国内首套10kW级天然气-PEMFC热电联产系统,10kW柴油-PEMFC的AIP系统、柴油重整-膜分离耦合制氢反应器等。
 宰建陶 副教授
宰建陶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高载量硫正极材料中的钒基异质结增效
个人简介
如何操控催化位点的电子密度,促进底物吸附与键的活化是催化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申请人提出了运用半导体结理论指导催化中心电子密度调控的思想。发现了空间电荷区与离子吸附间的作用规律,通过定向构建半导体结促进了底物吸附,提升了催化活性与器件性能。建立了利用异质结界面构建贫-富电子位点活化N2和SF6等惰性分子的方法。基于纳米半导体结宏量制备与成型技术,发明的温室气体SF6催化降解设备,已通过第三方测试。近年来,申请人承担12项各类科研项目,在Angew Chem, Nat Commun,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10篇;总引用4584次,H指数42。授权发明专利31项,产学研7项。2015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No.5),2018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
曹湖军 副研究员
曹湖军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报告题目:含氮金属氢化物离子导体及电化学合成氨性能探索
个人简介
曹湖军,博士,大连化物所副研究员,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曾在德国亥姆霍兹材料研究所(HZG)储氢团队(欧洲最强氢能研究团队之一)从事博士后工作4年。2018年12月被大连化物所聘为副研究员,加入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门,从事固体储氢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发工作。已主持国家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企业项目等多项(累计金额1600余万);先后参与科技部氢能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青、中科院国际合作、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作、德国DFG等多个项目。在Acc. Mater. Res., Adv. Mater.,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3项,合著出版《氢化物:载氢载能体》专著等。荣获德国Jülich新能源奖、“2019壳牌氢能关键技术挑战赛”优胜奖等荣誉。
张红芳 副教授
张红芳 副教授
苏州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Ferro-,Piezo-and Tribo-catalysis fo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Degradation of Pollutants in Water
个人简介
200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姚熹院士;2006.3-2011.8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做副研究员;2008-2009年在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博士后;2011.8-至今;苏州科技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张红芳博士从2018年开始从事研究材料能源转化化学能降解染料废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能源顶刊NanoEnergy (IF:17.881,2021)J.Adv.Ceram(IF:6.771,
2021),以合作者身份在App.Sur.Sci.(2020)、Ceram.Int(2020)共发表了7SC1研究论文。在铁电电介质材料的研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了SCI约30篇以上(Journal of theEuropean Ceramics Society ""Journal of America Ceramics Society"、“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期刊)论文,此外,张红芳博士以第一发明人拥有4项发明专利。

组委会联系方式
1、联系人:王越
手  机:13811249252(微信同号)
电  话:010-88793500 转801
邮  箱:zyys@china-mcc.com

2、苏州科技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联系人:李春生
手  机:15620368081(微信同号)
邮  箱:lichsheng@163.com

3、西京学院
联系人:杨帅
手  机:13259809989(微信同号)
邮  箱:670152357@qq.com

在线报名,请参会代表扫描报名系统二维码,自行线上注册报名及预订酒店。

第三届全国钒钛资源与储能科技大会•暨Wiley旗下《Battery Energy》期刊创刊国际会议

第三届全国钒钛资源与储能科技大会•暨Wiley旗下《Battery Energy》期刊创刊国际会议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设备推荐
展开更多 +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评论 (0条)

200/200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报名参会

江苏 - 苏州
2024年04月12日 ~ 14日
江苏 - 苏州
2024年04月12日 ~ 14日
湖南 - 长沙
2024年04月18日 ~ 20日
重庆 - 重庆
2024年04月24日 ~ 26日

最新报道
更多+

2024中国有色金属智库滇池新型电池及关键材料论坛
推广

热门会议
更多+

江苏 - 苏州
2024年04月12日 ~ 14日
江苏 - 苏州
2024年04月12日 ~ 14日
湖南 - 长沙
2024年04月18日 ~ 20日
重庆 - 重庆
2024年04月24日 ~ 26日

热门报告下载
更多+

中工矿业
宣传

热门报道
更多+

推荐企业
更多+

2024中国有色金属智库滇池冶金与环境论坛
推广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