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杨庆彬,毕业以来一直在首钢工作,首钢科学家。河北省焦化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金属学会焦化分会主任;国家环保产业协会焦化废水处理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正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唐山市钢铁工业协会专家;第八届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首钢技术专家,首钢科技特殊贡献奖;京唐公司特殊贡献奖。获得科技成果奖20余项、管理创新成果奖9项、申请专利18项、出版著作2本、发表论文30余篇。
祁贵生,教授,博导,山西省“青年三晋学者”特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超重力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化应用推广工作,入选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三晋英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人才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0项,获第十二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创新奖;在全国10余个省市的30多家企业建立示范工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科技进步。
朱秀栋,工学博士,202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工艺专业。曾就职华北理工大学,目前就职于太原学院,主要从事煤转化技术、工业催化等方面教学和研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河北省科技厅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篇。
于学华,男,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辽宁省优青、“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优秀教师、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现兼任中国能源学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专业会员和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等。
肖家治,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级教授、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记念章获得者、山东省劳模及最美高校教师称号获得者,长期从事炉管结焦机理、过程模拟技术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开发“提高轻油收率的深度延迟焦化”技术,推广应用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地炼近 60 套焦化装置,每年多产汽柴油 100 万吨以上,相当于一个小型油田的产量。中石化发专文推广入选中国炼油 1998 年后具有真正独立知识产权向国外推广 16 项专项技术之一,2017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列入 2020 年国家工信部鼓励重点推广的化工项目。
标题:袁志国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