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袁益忠,武汉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钒的微波外场冶金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项目等国家或省部级项目12项;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科技奖励2项;发表学术论文27篇,授权发明专利11件。
杨绍利,教授, 硕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致力于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创新 开发,科研成果较丰富。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 三等奖 1 项, 国家级行业 协会三等奖 1 项,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 1 项、省市重大科技项目 32 项; 获得国家发明/实用 新型专利 80 余项, 实现成果转化 13 项;主编出版专著/教材 8 部,发表论文 100 余篇。
张一敏,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战略钒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刘晓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第十二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第四届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创新争先计划”,斯坦福大学“World top 2% scientists”。 一直从事工业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材料和固废中有价元素提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6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件,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行业科技进步奖3项(含一等奖1项)。
杨坤副教授,至今在昆明理工大学工作。从事稀散金属高效提取、冶金固废资源化研究,研发国内首套酸泥处理系统,实现酸泥中全元素高价值回收;建立超声强化含锗氧化锌烟尘提锗关键技术原型,锗浸出率提高至92.3%,单宁耗量降低40%。主持项目9项,发表SCI/EI论文35篇,授权发明专利36项,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标题:杨亮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