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2001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日本电化学会主席Zempachi Ogumi教授实验室访问研究,2007.1-2010.8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美国工程院院士John Newman教授领导的团队工作,先后任客座研究员和正式研究员,是美国能源部(DOE)重大项目“Batteries for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program(BATT)”的主要研制者和动力锂离子电池工艺学负责人。
李福军,博士,教授,应用化学与工程研究所,毕业于香港大学。长期从事低成本钠离子电池和高比能金属空气电池。
杨绍利,教授, 硕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致力于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创新 开发,科研成果较丰富。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 三等奖 1 项, 国家级行业 协会三等奖 1 项,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 1 项、省市重大科技项目 32 项; 获得国家发明/实用 新型专利 80 余项, 实现成果转化 13 项;主编出版专著/教材 8 部,发表论文 100 余篇。
侴术雷本硕毕业于南开大学,师从中国科学院陈军院士;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师从澳大利亚工程院窦士学院士。2020年1月起,担任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正教授。侴术雷教授长期致力于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自主产权化。
何向明,新型能源与材料化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锂离子电池课题组学术带头人。1982年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从事过放射性后处理设备研发,反应堆利用之核径迹微孔膜研发,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研发工作。最近20多年来,一直从事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究,重点围绕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及安全性关键科学问题,以材料化学为核心,通过多学科协同的创新解决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材料技术、关键设计及制造技术及关键测试评估技术。
标题:刘作华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