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孙增青,中南大学副教授。本硕博分别就读于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南京大学环境工程、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具有多学科专业背景和国际化视野。主要从事高纯矿物材料、矿冶碳捕集方面的研究。入选湖南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担任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青年专家委员、中德研发创新联盟碳中和专委会委员、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青年会员、中南大学侨联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宝武低碳冶金创新基金等项目多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2项,国际专利2项,出版英文著作1部,发表SCI论文30余篇。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复杂高酸度含钒酸浸液中的钒的富集提取。通过改性制备了高选择性、高pH适应性、不易铁中毒的离子交换树脂,提出了采用离子交换法直接由高酸度含钒溶液制备五氧化二钒的工艺流程。基于以上创新型研究,已发表SCI论文2篇,公开国家发明专利5件。
刘崇峻 现任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选矿研究设计所药剂研究室正高级工程师,主要是从事硫化矿以及过渡金属氧化矿浮选以及分离药剂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化研究及应用,主持完成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浮选药剂药剂研发专项基金,研究成果在工业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主要从事高效干法筛分理论与工程技术实践,主持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技基金等项目,参与完成多项大型筛分装备设计与改造工程。在Minerals Engineering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申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件。
周兴龙,男,教授,高级工程师。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引进人才(柔性),昆明理工大学矿山装备及自动化创新团队首席教授。发明的振动斜盒浓密分级机为世界首创,核心技术到达国际领先水平,在相关行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标题:刘尧聪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