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金属会议 > 会议嘉宾 > 黄焜
黄焜有色金属专家

黄焜    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

研究及擅长领域
研究工作将萃取冶金分离化学的基础研究从传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推进到了深入探究萃取反应界面传质过程分子、离子微观动态行为层次。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课题、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国家发改委重点工业试验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云南省/广东省/青海省科技计划、行业重点企业横向委托开发课题等数十项科研项目。在ACS Sustain Chem Eng、Hydrometallurgy、AIChE J、Chem Eng Sci、Ind Eng Chem Res、Water Res、Sep Purif Technol、Langmuir、JPCB等国际著名冶金、化工分离TOP期刊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一百八十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5件,国际发明专利2件(美国和南非专利各1件)。主编出版《Hydrometallurgy》专辑1部。参与《化学工程手册》(第三版)撰稿,撰写专章2章。参与《稀土资源绿色高效高值化利用》编撰,撰写专章1章。受邀在国际和国内专业学术会议做大会邀请报告17次,并担任第六届国际湿法冶金会议大会秘书长、第七届国际分离科学与技术会议分会主席。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7项,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工业示范生产线4套。1999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2003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云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008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奖。2017年获中国稀土科学技术二等奖。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6名。   

针对稀土、铂族金属、固废二次资源等行业量大面广的多金属贫、杂、难分离体系,从研究萃取冶金分离过程的气液、液液、液固多相复杂体系表界面化学现象出发,深入认识萃取反应界面传质过程的分子尺度微观动力学机制,发展基于界面效应强化萃取分离的共性新方法,以期实现多金属贫、杂、难分离体系的萃取分离过程强化。研究工作将萃取冶金分离化学的基础研究从传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推进到了深入探究萃取反应界面传质过程分子、离子微观动态行为层次。提出“调控萃取剂分子的界面吸附构象及其与目标离子相互作用、调控萃取体系界面结构特性及分子-离子自组装聚集行为,从界面分子尺度强化多金属贫、杂、难分离体系萃取分离”的创新思想。发明大相比鼓泡油膜萃取新方法,突破了传统萃取技术无法用于极低浓度稀溶液的瓶颈;发明液-液-液三相萃取新方法,为解决多金属共存复杂体系传统两液相萃取逐个分离流程冗长、第三相干扰提供了新思路;发明动力学推拉萃取新方法,实现了物化性质极其相似的同系难分离元素动力学分离强化。“低浓度稀土溶液大相比鼓泡油膜萃取”、“稀土废弃矿山“浸萃一体化”新工艺”、“高镁比盐湖卤水大相比离心萃取提取高纯4N级氯化锂/碳酸锂/氢氧化锂”、“核纯级硼酸制备高丰度10B同位素”等科研成果已分别在江西赣州、青海西台、上海浦东等地实现工业应用,建立示范生产线。
标签:
稀土 固废 萃取
2118      责任编辑:中冶有色网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
2023-11-13
         
我要联系
上一个:王海锋 下一个:杜雪岩
北京云尚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相关嘉宾

马丽萍    (教授)

马丽萍,博士,教授,博士生/硕士生 导师。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博士,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英国诺丁汉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昆明理工大学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化创新团队及磷煤化工固废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云南省再生资源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主持、参加了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云南省自然基金、云南省教育基金、企业联合开发等20多个科研、技术攻关、技术服务项目,涉及精细化工、化学工程以及环境工程领域,发表论文100余篇,EI、SCI收录40余篇,发明专利70余项,授权50余项。

段平    (教授)

段平,2014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现在材料与化学学院材料系任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地大学者”、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化学激发胶凝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廷安    (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廷安,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有色金属冶金过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东大有色固废技术研究院院长、淄博傅山东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基金委工材学部第五、六届评委、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昆仑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百人计划入选者。围绕氧化铝清洁生产与赤泥治理、特殊冶金、冶金反应工程、冶金材料一体化等研究方向。

王海川    (教授)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铁合金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安徽工业大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新工艺与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多年来围绕钢铁冶炼、特殊外场在冶金中的应用等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承担安徽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以及多项校企合作研究项目等,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已经独立或合作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50余篇,SCI、EI收录45篇。

王志    (研究员)

王志,博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战略金属资源绿色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工,资源环境绿色过程工程研究部副主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固废资源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参加会议

天津中环电炉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评论 (0条)

200/200
山东省章丘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报名参会

广西 - 桂林
2025年11月07日 ~ 09日
云南 - 昆明
2025年11月14日 ~ 16日
湖南 - 长沙
2025年11月14日 ~ 16日
河南 - 焦作
2025年11月21日 ~ 23日
重庆康普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下载
更多+

深圳兰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