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铁合金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安徽工业大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新工艺与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多年来围绕钢铁冶炼、特殊外场在冶金中的应用等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承担安徽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以及多项校企合作研究项目等,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已经独立或合作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50余篇,SCI、EI收录45篇。
段平,2014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现在材料与化学学院材料系任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地大学者”、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化学激发胶凝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海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授,博士, 博士生指导教师, 招收矿物加工工程、矿物材料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担任资环系党支部书记,入选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第8批校青年骨干教师,兼任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
杨绍利,教授, 硕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致力于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创新 开发,科研成果较丰富。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 三等奖 1 项, 国家级行业 协会三等奖 1 项,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 1 项、省市重大科技项目 32 项; 获得国家发明/实用 新型专利 80 余项, 实现成果转化 13 项;主编出版专著/教材 8 部,发表论文 100 余篇。
潘德安,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中华环保联合会杰出青年、第五届“北京最美江西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项目和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千人项目”创新领军人才,现为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废电子信息材料复杂组元战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工作。
标题:王志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