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材料焊接与连接第四届学术会议
推广
蓄电池电解液更换平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电解液更换平台,涉及更换电解液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具体包括两个右支撑腿和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隔开板;所述放置架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四个安装孔,四个安装孔内壁均设置有固定栓;所述放置架远离安装孔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四个插孔,两个所述右支撑腿的一侧外壁均设置有上支撑臂。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放置架和隔开板等结构,隔开板将放置架隔开为四个放置槽,可在放置架上同时拆解更换一至四个蓄电池,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将蓄电池置于放置槽内,作业时把固定栓插入蓄电池固有的前提环,蓄电池固有的后插栓插入插孔内,对蓄电池进行固定,避免作业时蓄电池脱落。

钠离子电池铁氧化物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 钠与锂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且资源丰富,钠离子电池作为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替代品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转化反应的铁氧化物FeOx (α/γ-Fe2O3和Fe3O4)具有成本低、比容量大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综述了FeOx材料的合成工艺、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FeOx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TiO2电子传输层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便宜、器件效率高、制备工艺相对简单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电子传输层是钙钛矿太阳能的重要结构,在整个电池里要起到输送电子并把空穴阻隔在传输层以外的作用。TiO2具有与钙钛矿材料最低未占分子轨道能级相适应的导带底(?4.1 eV),和比较宽的带隙大约3 eV,有益于电子的选择性传输,因此作为电子传输层材料,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TiO2电子传输层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重点分析了目前提高TiO2电子传输层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形貌调控、掺杂和界面修饰,通过这些方法对TiO2电子传输层进行调控,并在不同程度上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提升。希望研究结果能够为制备出性能优异的TiO2电子传输层提供一定的参考。

标签:
太阳能电池
固体电解质电池和包含该固体电解质电池的电池模块及电池组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电解质电池及包含所述固体电解质电池的电池模块,所述固体电解质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置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其中,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形成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包含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第一固体电解质和第一电解质盐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以及形成于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上并包含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第二固体电解质、第二电解质盐和熔点为30℃至130℃的增塑剂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固体电解质电池在所述增塑剂的熔点和130℃之间的温度下被激活,并在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表面上形成固体电解质界

固体电解质以及使用该固体电解质的二次电池

本发明提供可传导镁离子的新颖的固体电解质以及使用该固体电解质的二次电池。所述固体电解质具有用通式MgxMySiOz(其中,M为选自Ti、Zr、Hf、Ca、Sr以及Ba之中的至少1种,x满足0<x<2,y满足0<y<2,z满足3<z<6)来表示的组成。

标签:
固体电解质
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摘要: 铝离子电池是一种以金属铝为负极,铝基离子液体为电解质的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具有负极容量高,安全性好及成本低等优点。而目前铝离子电池的发展主要受限于其正极性能,如容量低,循环性差等,这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和未来的实际应用。因此寻找合适的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特别是性能相对突出的正极材料,是目前铝电池研究方向的重中之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铝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和相关优化方法。最后,对未来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提出展望。

高固含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双面铝浆研究

摘要: 为研发出更高固含量的铝浆,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引入到铝浆中,多角度表征并分析了SMA对铝浆性能的影响。流变性能测试和沉降实验结果表明:SMA分子通过吸附在铝粉表面以提高铝浆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添加量为0.6% (质量分数)时效果最好。当固含量为80%的铝浆中含有SMA时,浆料具有良好的印刷性,铝栅线线宽约148.13 μm,线电阻率约1.3 × 10?5 Ω·cm。

SnO2 作散射层的光阳极膜厚对量子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

先用一步水热法合成空心纳米球,再将其作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光阳极的散射层材料用丝网印刷技术刮涂在TiO2基底上。组装成的QDSSCs电池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表明SnO2的空心球结构有利于电解质的存储,在保证电子高效传输速率的同时提高其化学稳定性,使循环反应更加有效。在QDSSCs的制备过程中,以ZnCuInSe量子点为敏化剂,进一步研究了吸附量子点后不同膜厚的光阳极对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膜厚为9 μm的SnO2散射层其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值7.31%,可应用在QDSSCs中。

MXene在锂硫电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MXene是一种新兴的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或碳氮化物,优异的金属导电性、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和超薄二维结构使其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的应用有巨大的潜力。锂硫电池的理论比容量较高,在新一代储能器件中极具竞争力。二维MXene及其组装的三维材料作为一种先进的硫载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克服锂硫电池固有的导电性差和放电产物溶解严重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二维和三维结构的MXene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分析了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目前存在的挑战和困难并对未来的设计方向提出一些看法。

钠离子电池双层碳包覆Na3V2(PO4)3 正极材料的超声辅助溶液燃烧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用超声辅助溶液燃烧合成技术制备双层碳包覆的Na3V2(PO4)3 (NVP)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双层碳包覆在NVP颗粒表面,由内自外分别为无定形硬碳和石墨烯。石墨烯添加量为5.0%(质量分数)的碳包覆NVP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 C倍率下充放电其初始比容量为117 mAh·g–1,循环300圈后容量的保持率为79%,在10 C倍率下其放电比容量高达100 mAh·g–1。这种正极材料电化学动力学性能的提高,源于均匀的双层碳包覆结构及其构建的三维电子传输通道。

碳纳米管膜表面金属化用于高电流输出柔性锂离子电池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对碳纳米管膜进行表面金属化处理,制备了导电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管/金属复合薄膜,其电导率为纯碳纳米管膜的10倍(碳纳米管膜电导率为300 S·cm-1)。以这种复合薄膜为集流体组装的柔性锂离子电池,具有比以纯碳纳米管膜作为集流体更优异的倍率性能(5 C倍率下比容量仍可保持132.6 mAh·g-1)、大倍率循环性能(5 C倍率200圈循环后仍具有74.4%的容量保持率)和更大的输出电流(0.4 A)。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TiS3 纳米片的制备和性能

先用直流(DC)电弧法制备TiH1.924纳米粉作为前驱体,再用固-气相反应制备了片状结构的TiS3纳米粉体。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拉曼光谱分析和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其表征,研究了TiS3纳米片的结构和将其用作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结果表明:TiS3纳米片具有特殊的片状结构,其厚度约为35 nm。将TiS3纳米片用作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50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300圈后其容量仍保持在430 mAh/g。以5 A/g的大电流密度放电其比容量为240 mAh/g,电流密度恢复到100 mA/g其放电比容量稳定在500 mAh/g。TiS3良好的倍率性能,源于其特殊的纳米片状结构。这种单层片状结构,能较好地适应电极材料在大电流密度多次放电/充电过程中产生的应变引起的体积变化,使其免于粉碎。

基于高活性碳纳米管海绵体载硫的锂硫电池

用CVD法制备的碳纳米管(CNTs)之间的相互吸引,将其堆叠成具有网状结构、多孔及高活性等优点的CNT海绵体(CNTS)。于是,硫蒸气可在CNTs管束上形核沉积并与其紧密接触,使正极电子的高速传输从而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用XRD、SEM、拉曼光谱等手段测试CNTS载硫前后的极片,考察了硫在CNTs表面的分布和载硫对其结构的影响;对用极片组装的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0.16 A·g-1小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高达1250 mAh·g-1,在1.58 A·g-1大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仍稳定在823 mAh·g-1,表明这种锂硫电池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电池的长循环测试结果表明:每圈容量衰减率为0.22%,表明这种电池还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衰减率较低。

高容量锂电池负极材料TiNb2O7的合成及其机理

将TiNb2O7的前驱体在不同温度(400℃、800℃、900℃、1000℃和1100℃)煅烧,用固相合成法制备TiNb2O7负极材料并对其样品进行了TG-DSC、XRD和SEM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900℃煅烧前驱体,锐钛矿与Nb2O5反应的主要产物为Ti2Nb10O29。Ti2Nb10O29与金红石反应生成了TiNb2O7,生成纯单斜相TiNb2O7的最佳条件为在1100℃煅烧6 h。TiNb2O7负极材料在0.2C电流密度时初始容量为278.4 mAh/g,初始库伦效率为82.9%。TiNb2O7具有良好的倍率容量,在1C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9%。

作为钠硫电池正极的碳约束NiS2纳米结构中钠离子的储运特性

用电弧蒸发法和固相硫化法制备核壳结构的碳约束NiS2纳米材料(NiS2@C)。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Raman等手段对其表征的结果表明,外部碳层有较多的缺陷,厚度为4 nm,NiS2的粒径为28 nm。作为Na-S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00 mA·g-1条件下NiS2@C正极材料4次循环后库伦效率保持在90%以上,循环500次后仍有106.8 mAh·g-1的可逆比容量,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电化学阻抗分析结果表明,NiS2@C外部碳层的良好电子导电性和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加快了电极反应并维持着界面离子迁移的动力学平衡。

静电纺TiO2改性联苯型聚酰亚胺锂离子电池隔膜

先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氧化钛/聚酰胺酸(TiO2/PAA)复合纤维膜,然后对其进行热亚胺化处理制备出二氧化钛/聚酰亚胺(TiO2/PI)复合纤维隔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热失重分析仪和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TiO2/PI复合纤维隔膜的基本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隔膜具有明显的三维网状结构,与未改性的纯PI隔膜相比,改性后TiO2/PI复合纤维隔膜的拉伸强度、孔隙率和吸液率分别提高到16.74 MPa、77.5%和550%;其热收缩性能较好,整体电化学性能优异。制备的LiFePO4(磷酸铁锂正极)/TiO2/PI/C(石墨负极)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高放电容量,在1 C条件下进行100个循环后,其库伦效率在25℃和120℃高达96.7%和90.7%。

2024-04-09
圆柱26700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及热特性

本文以磷酸铁锂/石墨体系26700圆柱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伪二维电化学热模型进行建模,分别模拟0.5C以及1C两种不同倍率的充电策略。结果表明:模型输出结果与电池测试结果基本吻合,且在0.5C和1C恒流充电条件下,电池绝热温升实测数据与模型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在1C充电过程中,负极因极化产生的不可逆热为主要热源,随着充电电流增加,负极过电位同步增加;而正极因锂脱嵌产生熵变,反应为吸热过程,在充电2500~3000 s期间,吸热热功率与放热热功率持平,电池温度曲线呈现平台形态。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1页    到第
推荐会议
热搜关键词
1倾斜矿体采矿法
2矿山土壤修复
3第七届
4电子设备
5浮选药剂
6浮选
7重力冶金超重力制备高性能金属材料
8废水处理回收工艺
9
10工业废水膜蒸馏处理装置
2024中国结构材料大会暨第十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
推广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